搜索
今宵初见月,最喜独分明。宿鸟从惊起,浮云莫遣生。
疏篁翻砌影,寒雁落溪声。脉脉西堂下,怀人百感生。
猜你喜欢
月出如金盘,遥遥对城阙。照下千仞溪,波光随灭没。
幽人抱长想,感此叹玄发。三五喜正圆,二八旋又缺。
如何共照人,使我容华歇。涉江采芙蓉,登山拾薇蕨。
落叶委霜文,天长靡可越。
一月不见月,却在屋西头。童子喜来报,还我故玉钩。
皓月忽从墙角见,好风时送竹声来。
事随日出无时暇,薄暮尘襟始一开。
天地几昏晓,浮生半是眠。寄声世上客,明月为谁圆。
冉(rǎn)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xiè)登临处,茱(zhū)萸(yú)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yōng)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冉冉:慢慢地、渐渐地,这里形容时光渐渐地流逝。秋光:秋天的时光。红叶:枫、槭等树的叶子到秋天都变成了红色,统称红叶。这里指飘落的枯叶。
重阳:节日名。古人以九为阳数,因此农历九月初九称为“重九”或“重阳”。台:高而上平的建筑物,供观察眺望用。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多为游观之所。台榭,台和榭,也泛指楼台等建筑物。登临处:指登高望远的地方。茱萸:植物名,香味浓烈,可入药。中国古代有在重阳节佩戴茱萸以去邪辟恶的风俗。香坠:装有香料的坠子。坠,一种从上下挂的装饰品。
紫菊气飘庭户:全句意思是,紫菊的香气飘散在庭户中。笼:笼罩。
雝雝:雝,同鈤,鸟的和鸣声。咽寒声:咽,呜咽。寒声,战栗、悲凉的声音。似:《词律拾遗》、《历代诗余》中作“侣”。
这首词从重阳习俗写作者的秋愁。词的上片和下片浑然一体,确实不好明确分开。词的开头二句先写“秋光留不住”,首先就为全词定下了悲愁叹惋的基调。作者在词里的景物描写很充分,从“红叶”满阶到“重阳”登高,既有“茱萸香坠”,也有“紫菊气飘”,时看“晚烟笼细雨”,时闻“新雁咽寒声”。这些景物描写,虽然也有些许欢乐热闹的,如重阳登高,佩茱萸以驱邪等,但更多的却是“红叶”、“晚烟”、“细雨”、“新雁”等引人怅恨的凄冷景象,再加上作者有意点染的“暮”、“咽”等情状,一幅晚秋的悲凉气氛便笼罩了全篇,也十分自然地引出“愁恨年年长相似”的哀叹和感慨。
“愁恨”是悲秋的内容,但是在这首词里,它的表现更为自然婉致。李煜词多有以情见景的写法,但这首词他用的却是以景见情的方式。整首词大部分都是在写景,都是在营造氛围,只是到了最后才点明主旨。这种写法铺垫充分、自然流畅,如大浪远来,初见微澜,至岸方崩石裂云,有石破天惊之感,这种笔法在写景抒情时当为借鉴。但是在这首词中,李煜仍不免有以情见景之嫌,所以整词情调不明快,悲愁感伤的气氛稍浓。
一
芒芒上玄。
有物有则。
厥初造命。
立我艺则。
爰兹族类。
有觉先识。
斯文未丧。
诞育明德。
二
允矣顾生。
载灵之和。
沉根芳沼。
濯秀兰波。
渊翘戢颖。
景茂凌华。
惟是德心。
是用闲邪。
三
德心伊何。
行归于周。
希高仰峻。
企远怀悠。
匪愿在明。
靡倦斯幽。
凡我同朋。
瞻言清休。
四
慎终于远。
俾民归厚。
言若有行。
及予携手。
何以恤我。
其仁孔有。
心之云爱。
隆敬其久。
五
既迈斯仁。
亦迪兹文。
藻不雕朴。
华不变淳。
有斐君子。
如珪如璠。
仰钦德类。
依怀惠诠。
式扬好问。
邦家于宣。
莫嫌张廌解辞宾,有例何曾问主人。客比七贤差恨少,侯同千亩未言贫。
琮琤别写风中韵,峭茜平添雨后神。但醉逃禅浑亦得,已公兰若是西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