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惆怅南浮日,乾坤却浪然。江湖无死所,陵庙有生年。
转战功何在,濒危志益坚。悠悠千载恨,杜宇泣荒烟。
猜你喜欢
元宋兴亡谁可论,楼船云拥向南巡。百年历数应天运,一代君臣问水滨。
土掩芦衣成往事,波沈玉玺与何人。荒流夜半潮声急,隐隐犹闻战鼓频。
千里潇湘挼(ruó)蓝浦,兰桡(raó)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qiáng)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千里潇湘之上,渡口水色青青,屈原的兰舟曾驶过。明月高挂中天,清风渐渐停息,玉露清莹,微波不兴,漫天星斗映寒水。
独倚高高桅杆,心中无限忧思,远远传来凄清的瑟声,低低诉说着千古幽情。一曲终罢人不见,江上青峰孤耸。
参考资料:
1、姚蓉,王兆鹏选注.秦观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90-92
2、张旭泉编著.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精品词鉴赏: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103-106
3、程艳杰靳艳萍编著.宋词三百首精读·故事(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317-319
挼蓝:形容江水的清澈。挼蓝,古代按取蓝草汁以取青色,同“揉蓝”。兰桡:兰舟,船的美称。桡,桨,借代为船。
危樯:高高的桅杆。危,高。遥闻妃瑟泠泠:听到远处湘灵鼓瑟的声音。
起两句总叙,写词人泊舟之处,用的是倒装手法。《楚辞·湘君》中有:“桂櫂兮兰枻”、“荪桡兮兰旌”句,即用桂木做的櫂,用兰木做的枻;或用荪草饰的桡,用兰草饰的旌旗,都是形容湘君所乘船的装饰。这里用“兰桡”代指木兰舟,暗指这一带正是当年骚人屈原的兰舟所经过的地方。这两句是写他从处州贬来郴州时,曾乘船经过清澈如蓝的千里湘江,犹如在步当年骚人屈原的足迹,在千里潇湘水上走着迁谪的苦难历程。词人和骚人,通过“千里潇湘”这一今古长流的中介,白然联系起来。从一开始,词中就引入了楚骚的意境与色调。
接着三句写泊舟湘江夜景。写这时月升中天,风停息下来,因为夜深,看两岸花草上露水开始凝结,在月光照射下晶莹透亮。整个潇湘水面是平静的,没有风也没有浪,满天星斗正浸泡在江水里,星星冷得似乎在发抖,写出了深夜的寒意。这是移情写法,把人的冷意由“一天星”表现出来。
词的下片写情。开始两句写词人泊舟湘江浦,独自靠在高高的樯杆上,静静地倾听远方传来的湘妃清冷的瑟声。“妃”,指湘妃。传说潇湘一带,是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哭舜南巡不返,泪洒湘竹,投湘水而死的地方。又传二妃善于鼓瑟,《楚辞·远游》有“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特定的时地,触发了词人的历史联想,从而写出了这潇湘之夜似幻似真的泠泠瑟声,曲折地透露出寂寞凄冷的心境。
接着第三句,进一步描写对瑟声的感受,湘妃的瑟声是清凉哀怨的,抒发了她们对舜帝思念的深情,这是古今有情人共同的心声,不仅是湘妃的,也包含了词人的幽怨。词的歇拍两句,写听完曲子,抬头寻找湘妃,她已悄然不见踪影了,只有江岸无数座青青山峰巍然耸立,更进一步写出词人的怅惘之情和刚毅不屈的性格。结尾全用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成句,但却用得自然妥帖,仿佛是词人自己的创作。它写出了曲终之后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也透露了词人高洁的性格。
这首词和作者以感伤为基调的其他词篇有所不同,尽管偏于幽冷,却没有显得气格羸弱。全篇渗透楚骚的情韵,这在秦词中也是特例。
入望是南溟,孤城控杳冥。江分雷水黑,山接大容青。
日落还珠浦,天荒海角亭。樵楼歌折柳,肠断不堪听。
李许相从久,时方混武文。
议刑新幕府,保塞旧将军。
二士俱人物,三贤更主君。
春兰秋菊意,他日共风云。
金天老文康,平居隘神州。金丹清真仙,相将汗漫游。
同流六合栖迟七丘,涉历八表盘桓十洲。鹏其化,龙其变。
地轴为之回其运,天轮为之平其转。日域为其上阳宫,月窟为其清凉殿。
鸑鷟是家鸡,狻猊是家犬。真乐万春为局促,待把三光更舒展。
非圣不足知,天长将地远。扶桑有时枯,蒙汜有时竭。
南山有时摧,钧天有时阕。殊度仙曲拟进帝阙,九成玄云六变绛雪。
五色成文而不乱度,可插振芳声腾浩劫。上天下地惟康老,毕竟谁能知岁月。
玄都仙伯,太山老叟,延致异鸟,名曰希有。一翼左覆东王公,一翼右覆西王母。
得人备羽驾,故能出入游造化,逍遥巡宇宙。感麟凤,在郊薮,至道之国常为称首。
骤来辙敢恋月明,表其老耋知去就。拥仙仗,携仙友。
褒拜圣君奉神祝,凤箫在前鼍鼓在后。玉笙在左,锦瑟在右。
作天乐,献天授。若鸾自歌凤自舞,焚返魂香顶玉斗。
健舞起自补天年,浩歌发自谈天口。仍倚凤台曲,凤凰和九奏。
南极老人称觞北斗挹酌天酒,愿与九州四海同上千万岁寿。
水连深竹竹连沙,村落萧萧巳莫鸦。行尽画图三十里,青山影里见人家。
三间茅屋独家村,风雨萧萧可断魂。
旧日相如犹有壁,如今无壁更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