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步公车久,飞腾上苑迟。自嗟策名暮,无能报所知。
别去存没感,书来铭志垂。兰孙摛泮藻,老母尚含饴。
忆昔会长安,登堂拜寿眉。而今十数年,山海已差池。
俛仰激衷肠,一芹愧莫施。藉手祝归鸿,绳武在及时。
猜你喜欢
故人今日来,沈疴今日起。秋风满庭阶,握手各相视。
子容较昔丰,我病瘦何似。欢会叙离忧,乱绪纷难理。
忆从去年春,同舟泛江水。翩若南翔鸿,双飞复双止。
中忽隔一隅,盗贼惊突豕。逾年患未消,信息殊生死。
觌面良可欣,征车嗟复驶。檐端亘明河,絮絮犹未已。
幸会东城宴未回,年华忧共水相催。
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chì)凤来。
冰簟(diàn)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杯。
宓(mì)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去了城东曲江游宴至今未回,空空地等待辜负了大好光阴。
昔日梁冀家嬖奴与梁冀妻孙寿相通,赵后与宫奴赤风私通,每能得逞。
竹簟生凉徒有美人的玉枕,孤眠独卧,无缘坐在宴席上与美人共醉霞觞,实在可叹。
此情景就好像宓妃坐在宫馆中因刻骨相思而愁肠百结,而曹植用尽才华写出《洛神赋》一样。
参考资料:
1、黄世中注疏.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第1册【M】.黄山:黄山书社.2009.11.第462-466页
2、郑在瀛编著.李商隐诗全集汇编今注简释【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12.第193页
催:一作“漼”。
梁家:后汉梁冀;冀妻孙寿。秦宫:梁冀嬖奴,与梁冀妻孙寿通。赵后:汉成帝后赵飞燕。赤凤,燕赤凤,宫奴,与赵氏通。
冰簟:凉席,竹席。簟,竹篾或芦苇所编之席。金缕枕:以金丝编织串连之玉枕。琼筵:宴席之美称,盛宴、美宴;琼,玉之美者;交杯:旧时婚礼,新婚夫妇交换酒杯饮酒,称为交杯。所饮之酒曰交杯酒。
宓妃:伏羲的女儿,溺死于洛水中成为洛水之神。陈王:曹植封陈王,谥曰思,称陈思王。
此诗内容似是与某官女有爱恋而未能如愿之事,故诗题曰“可叹”。后人对此诗有“一首中五人名,未免獭祭之病!”这样的愤然的评论,原因自然还是不明白李商隐想说什么,所以有人说:”这首诗所讽指的事情不得而知,难道是有贵人年迈,而他年少的姬妾却恣意放荡?“——这是字面上大致的含义,因为诗里的第二句讲得是汉代跋扈将军梁冀的妻子孙寿与他的属下秦宫私通的故事;第三句讲得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与燕赤凤私通的故事;第四句第五句又无比的香艳,以至于有人斥责此诗”大伤忠厚“,不该流传。但是问题是,这首诗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回到曹植与洛神的故事中去了,而曹植对于宓妃则只是“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并没有无礼之事,与前面孙寿与秦宫,飞燕与赤凤对比明显。但与此同时,宓妃却在愁坐,而陈思王亦在惆怅,叹宓妃之不得陈王,从陈王方面落笔言其用尽才思,冀得宓妃,两情虽通而事终不谐矣。显然李商隐是在“可叹”一件事。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情相感而事不谐,恣行放诞者,反可遂愿,亦泛言心中之感慨不平,不必有寄托。全诗跌宕有致,尾联最妙。
东行初喜见青山,山色偏宜马上看。明日济南公事简,玉泉飞雪漱清寒。
角声吹送小单于,薄雾稀星乍有燕。
坐看月从潮上出,水晶盘里夜明珠。
新筑山庵瞰惠泉,双图留镇似当年。竹炉虽坏僧房在,落日听松漫惘然。
之荆且愿依刘表,折桂终惭见郤诜。
舍弟未应丝作鬓,园公不用印随身。
吾辈年来穷更苦。萧然疑欲乘风举。却讶垂垂丹桂树。
何时与。西风借得金如许。
前身曾伴姮娥住。不耐吴刚施玉斧。偷得天香浓似雨。
人间去。幽芳冷露销残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