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八尺长竿一具罾,前船相唤后船应。得鱼换米兼沽酒,更取鱼油作夜灯。
猜你喜欢
白头波上白头翁(wēng),家逐船移浦(pǔ)浦风。(浦浦风一和:浦江风)
一尺鲈(lú)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dí)花中。
无边淮河白浪滚滚,白发渔翁以船为家。水边轻风阵阵,渔船随处飘流。
老渔夫刚刚钓得的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在荻花从中忙着吹火饮食。
参考资料:
1、傅义.郑谷诗集编年校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第10页
2、乔继堂.国人必读唐诗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03:第366页
3、魏红霞.唐诗三百首: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05:第132页
白头波:江上的白浪。白头翁:鸟类的一种,文中指白头发的老渔翁。逐:跟随,随着。浦:水边,岸边,或为风的“呼呼”声。
吹火:生火。荻:生在水边的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花呈紫色。
这是一首描写淮河渔民生活的七绝诗歌,短短七言二十八个字便展示了一幅垂钓风情画。此诗情理兼备,意境高雅,一幅自然和谐、闲适安逸的垂钓图表现了渔者生活的乐趣。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描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渔父,以船为屋,以水为家,终日逐水而居,整年出没于江河水面,飘泊不定,饱受江风吹袭,为衣食而奔波劳苦。其中“白头波上白头翁”连用两个“白头”,是为了强调老渔父如此年纪尚飘泊打鱼,透露出作者的哀叹之意。写渔人之“渔”,表现了渔者搏击风浪的雄姿,洒脱、利落。“家逐船移江浦风”写渔人之“归”,对于渔人而言,家就是船,船就是家,故注一“逐”字,有一种随遇而安、自由自在的意味。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这两句生活气息浓郁,但于其中也隐隐透出一缕清苦的况味,渔人终日以渔为业,吃到鱼也并非易事。其中“一尺鲈鱼新钓得”写渔人之“获”,“新钓得”三字完全是一种乐而悠哉的口吻,其洋洋自得的神情漾然纸上。“儿孙吹火荻花中。”写渔者的天伦之“乐”,优美的自然环境烘托了人物怡然的心情。尤其是一个“吹”字,富有野趣,开人心怀,那袅袅升腾的青白色炊烟,那瑟瑟曳动的紫色获花,再加上嘻嘻哈哈、叽叽喳喳的稚言稚语,和着直往鼻孔里钻的鱼香,较为安定的王朝周边地区构成了一个醉煞人心的境界。
作官畏人嘲,胡孙骑牧牛。
却离大江水,还家整归舟。
还家此计不可移,此乐勿令儿辈知。
行歌带索拾遗穗,耳静不复闻征鼙。
功名亦妄尔,吾生去此将安之。
趁此青草长,自牧牛与羊。
不减九十头,何翅三百强。
沙平水浅南山下,千角万蹄如此画。
牛腰吹笛遡秋风,不问人间矍铄翁。
传闻城角舣行舟,自拥笙歌选胜游。偶为寒江阻潮汐,再容清赏属林丘。
燕回吴苑风和雪,梦断钱塘月满楼。尽把苏杭好烟景,醉吟将去诧东州。
王郎因势驱乌合,盆子惊啼向赤眉。民心歌汉虽有日,神器岂教庸物司。
戴侯曾孙曰更始,平林兵中实始基。流汗无言空割席,酣歌委柄日行私。
灶下中郎多冗阘,烂羊关内几参差。元元扣心更思莽,天下纷纷此一时。
慷慨伯升还受螫,独居武信泪潜滋。冠帻妇衣真可笑,苟非司隶表前仪。
察能黜否除苛政,喜心谁使泪翻垂。火德重兴繇白水,长安已破曾孙死。
不死来归有盆子,投戈解甲齐熊耳。羊头羊胃何堪拟,淮阳诸息亦侯矣。
独何之,天地相雠诅,其间安得怡,其间安得怡。亮怀千秋向,焉能度一时。
愿攀飞龙翼,故里以徘徊,故里以徘徊。飞龙腾天去,鳅鳝来相依,鳅鳝来相依。
眸子向内生,谁为辨雄雌,谁为辨雄雌。和光同其尘,老氏我所师。
金石随年销,真人旷无期。
不怜降将意,竟上大夫刑。史例开三代,词华重六经。
冢高埋圣笔,河曲护文星。陵也真欺汝,居然仕二庭。
薄晚憩高林,好风吹我襟。
斜红翻鹭翅,空碧湛波心。
云坞牛羊下,烟汀竹篠深。
一声渔笛罢,袅袅送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