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人日空思寄草堂,梅花柳色共茫茫。举头见日日何处,在水从人人一方。
散帙寻诗追夙韵,开尘拂剑守馀光。东西南北今如此,漫许新州作故乡。
猜你喜欢
长记浔阳江上宴。庾公楼上凭阑遍。北望淮山连楚甸。真伟观。中原气象依稀见。漂泊江湖波浪远。依然身在蛮溪畔。愁里不知时节换。春早晚。杜鹃声里飞花满。
阴霾扫净山历历,晴谷回转泉涓涓。群雀噪风世欲幻,一狐啸日天为旋。
祥光垂情闵下土,秋色著意开平川。我老英雄一掬泪,夜深洒向虚皇前。
杰阁枕江浒,登临为落帆。天开兜率境,波浸补陀岩。
僧设伊蒲供,经翻贝叶函。村醪浇旅况,吾欲典春衫。
久爱吴兴客,来依道德藩。旋师闻杕杜,归路忆轘辕。
旧佩苍玉在,新歌白芷繁。今朝天地静,北望重飞翻。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纱。(上浣纱一作:尚浣纱)
倾城,绝色美女的代称,也叫“倾国”。语本汉代李延年的诗歌。忆儿家:明代梁辰鱼据西施传说所编的《浣纱记》中有“思忆”一折,只写她在吴宫时回忆在浣纱溪与范蠡恋爱的事。
效颦:相传西施家乡东村有女子,貌丑,人称东施,因见西施“捧心而颦(皱眉)”的样子很美,也学着捧心而颦,结果反而更丑。浣纱,西施和她家乡的女子曾在若耶溪边漂洗过棉纱。
这首诗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的寄慨之作。林黛玉自谓:“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恰好被贾宝玉翻见,将这组诗题为《五美吟》。《五美吟·西施》就是其中之一。
组诗中所写的人事其实并非都据史实。如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带有寓言性质;《西京杂记》中所写王昭君不肯贿赂画工以致不为汉元帝所知而被诏使出塞的情节只是传说;至于出自《虬髯客传》的红拂形象则更经传奇作者的艺术加工。
这首诗中的议论原本是借古讽今,为现实感受而发。林黛玉嗟叹“一代倾城”的西施如江水东流,浪花消逝,空忆家乡不得归,其命运之不幸远在白头浣纱的“东村女”之上,这是写她自己寄身于四顾无亲的贾府,预感病体难久的悲哀。
诗中所咏与小说情节的某种照应关系,这是可以研究的问题。《五美吟》写的都是关于死亡或别离的内容,有的还涉及事败或者获罪被拘系,这就不是偶然的了。在现存材料很少的条件下,要确切地阐明作者的意图还是不容易的。在《红楼梦》戚序本与甲辰本上有一条早期批语说:“《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十独吟》在后四十回续书中没有,当是已散失的后半部原稿中薛宝钗或史湘云所写的诗。从诗题看,大概是借古史上十个独处的女子如寡妇、弃妇、尼姑和离别丈夫的妇女等的愁怨,来写书中人物的现实感触的。所谓“对照”当也不仅仅限指诗题。
席上屠苏岁岁同,只怜最后饮衰翁。半生客路江湖里,十月春愁雨雪中。
黄道云消晴见斗,青阳气转晓占风。欲题采帖无佳句,思绕蓬莱最上宫。
草木南薰候,神仙上界官。平生修月斧,万里御风翰。
江雨鸣星剑,凉空忆露盘。白鸥秋水外,相与醉凭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