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衣带燕齐百事同,微差物候共尘风。春光有限难疏放,野色无边自塞充。
四望独疑山水尽,孤心双系日云中。便劳烟景长为伴,同入金台上苑东。
猜你喜欢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pín)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yì)此出深泽。
山涧里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头清晰可见。
苹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着微波轻轻荡漾。
采集它们可以用作宗庙祭祀,可以进献给尊贵的宾客。
难道没有菜园中的冬葵这种珍贵的蔬菜可以用来进献吗?这是因为苹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好、可贵。
参考资料:
1、邵阳市第一中学网.赠从弟·其一
从(旧读zòng)弟:堂弟。泛泛:水流貌。磷磷:形容石头色彩鲜明。
蘋藻: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华叶:花与叶。
羞:通“馐”。嘉客:佳客,贵宾。
懿:美好。
这首诗,咏的是“苹藻”。苹藻生于幽涧,“托身于清波”,历来被视为洁物,用于祭、享。此诗咏苹藻,开笔先叙其托身之处的非同凡俗:“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泛泛”叙涧水畅流之状,“磷磷”写水中见石之貌。读者眼前,顿时出现了一派幽凉、清澈的涧流。然后才是苹藻的“出场”:“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在幽涧清流之上,苹藻出落得花叶缤纷,随着微波轻轻荡漾,显得何其清逸、美好!“采之荐宗庙,可以羞(进)嘉客。”这就是人们用作祭享、进献贵宾的佳品呵!这两句写苹藻的美好风姿,用的是映衬笔法。读者可以感觉到,其间正有一股喜悦、赞美之情在汩汩流淌。接着,诗人忽然拄笔而问:“岂无园中葵?”意谓:难道园中的冬葵就不能用吗?回答是深切的赞叹:“懿(美)此出深泽!”但苹藻来自深远的水泽,是更可贵、更能令人赞美的。这两句,用的又是先抑后扬的笔法:前句举“百菜之主”园葵之珍以压苹藻,是为抑;后句赞苹藻之洁更胜园葵,是为扬。于问答、抑扬之中,愈加显得苹藻生于幽泽而高洁脱俗的可贵。以此收束全诗,令人读来余韵袅袅。
潦翻川蓊匌,烟霭树模糊。小艇时呼客,龙游酒试沽。
项王战马从东来,意气蹴踏全秦摧。入关不并沛公辔,还乡却上彭城台。
重瞳按剑风云靡,万匹腾空烟雾起。凄凉垓下泣名骓,零落江边馀数骑。
寄奴千载心争雄,登高把酒临秋风。诈移晋鼎非男子,君看百战东城死。
雨气侵帘入,风声托树长。片云能掩月,星宿此俱藏。
羁束戎马间,佳胜每虚历。及兹临玉泉,垂策任所适。
仰瞻飞窦泻,玉流粲琼液。俯目视修梁,县虹饮春泽。
从龙意徒在,为雨功未毕。思昔未乱初,游赏隘泉石。
浮华等烟电,歌管化荆棘。临流叹迟莫,暝树起秋色。
幽意写不尽,万山深更深。白云无出处,绿树漫成林。
啼鸟醒人梦,流泉净客心。何当随钓艇,看弈草堂阴。
秀野班春过梵宫,贤僚况复肯相从。风缘禦寇来幽穴,云为渊明出远峰。
柳色直将波共绿,花光疑与酒争浓。一庵此境堪肥遁,寄语山灵幸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