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桃华三月水,明月五更船。迟缆丝晨照,衔山未忍还。
近岸幽扉对,绿林闭晓烟。流莺枝上语,无端出可怜。
猜你喜欢
公无渡河,岸南岸北皆风波。夫君胡为急梭梭,沉舟灭项将奈何。
于归感君情义多,捐生从君殡山阿,纲常千载山嵯峨。
妾心铁石应不磨,毋使涕泪空滂沱。
髻(jì)拥春云松玉钗(chāi),眉淡秋山羞(xiū)镜台。海棠(táng)开未开?粉郎来未来?
发髻高耸头上像堆拥春云,又松插一枚玉钗。淡眉像辽远秋山,懒得去梳妆,含羞照镜台。不知海棠花开没开?情郎哥哥能不能来?
本站。
秋山:愁山。比喻伤春的皱眉。羞镜台:害怕对着梳妆镜。粉郎:原为晋代何晏的美称。何晏面色白净如玉,魏明帝疑他搽了粉,一次夏天吃热汤饼,何晏吃得冒汗,用衣袖擦脸,越控面色越白净,后常以何郎代指美男子。此处指情郎。
是天生、银船一叶,宛然盛得愁住。莲衣落尽深红色,姑射冰肌偷觑。
双白鹭。莫当作银鱼,隔浦嗛将去。小娟媚妩。
笑越女聪明,三年湖上,刻玉未成楮。
西风起,一任飘烟坠露。中流直恁容与。凌秋好上银河曲,定有星妃乘汝。
清绝处。便煠作花酥,也吃观音素。鸳鸯对语。有莲叶双承,藕丝牢系,未觉此心苦。
午盘堆遍地波罗,粒粒鸡心已破窠。凤尾萧疏纤子落,一肩绿箬倩蛮婆。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wǎn)似归。
可怜汾(fén)上柳,相见也依依。
我故地重游,宛若以前从外地回家。
汾河岸上袅娜垂柳,似乎还识旧人,欲著人衣,依依难舍。
参考资料:
1、陆坚.中国咏物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83-84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203-204
宛似:好象。归:回到家里。
可怜:可爱。依依:形容柳树对人依依惜别的情态。
诗人重游小时居住地,恍然多少往事涌上心头。诗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千头万绪,欲言还止,而诗人只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汾上柳”,所抒之情是重返旧地的欢快喜。柳树本是一种没有感情的植物,而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树以动人的情感。诗的语言很平常,如说白话,可是一个“归”字写出了诗人对旧居的怀恋,故地重访,就像当年回家一样,自然而然,信步走来,写出对环境的熟悉和亲切感。旧地的一切,都像自家人一样朴实真切,亲在骨子里。就连汾河边的柳树,微风拂来,依依流连,像是对作者打招呼,亲昵可爱。
诗的后两句比拟手法新颖、别致。特别是“也依依”三个字,不仅写出了柳树的娇娜可爱,而且把柳树对作者的不舍之情、留恋之意,生动地表达出来。而这种动人的话态,是作者重到“此地”,即题中“平阳郡”的心境的具体写照,是“宛似归”的形象描绘。这种物与情、情与境交织在一起的描写。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使所咏之物栩栩如生,使所抒之情历历可睹。而且不正面说自己见到河边柳树生起依依之情,却说柳对人依依,对面下笔,赋予柳以人格和情感,便使诗中平添一种感情交流的温馨之情,艺术效果高超。
诗人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自古即有折杨柳送别的风俗,古诗中亦屡见不鲜,诗人能化陈出新,意巧语奇。诗中即浓缩了诗人哽咽难述的追怀,记载着诗人当初与旧邻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动人画面,也凝聚着诗人对故地的深厚感情。言短而意长,语浅而情深,杨柳依依之貌形象生动,俏如丽人,直有画面效果。
北地花开少,红榴五月繁。深丛偏弄色,落日故当轩。
白发羞春事,清尊恼客魂。莫教人散后,独自忆家园。
小雨破春昏,清风洗瘴氛。霏微花上见,萧瑟夜深闻。
独笑幽闲事,酣歌倚半醺。羁怀不堪写,危坐听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