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溪风恶如虎,力与林木斗。
其声一何猛,掩耳不敢受。
兼以疾雨至,昏黑迷白昼。
偶然在中途,非前亦非后。
重重加覆盖,舟小还易漏。
自晨直至暮,不容一伸脰。
昏昏蒙被眠,一任蓬且垢。
村墟断往来,酒食无可售。
幸有二三子,清谈首相辏。
不然独高卧,愁寂谁与救。
古人曾有云,终朝不飘骤。
何为连日夜,启绪乃弗收。
客子何足道,田间稻方秀。
三叹不可言,只恐明日又。
猜你喜欢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chāi)敲砌(qì)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少女戴着高高的帽子,拂动着宽广的衣袖,打扮成南方贵族妇女的模样,夜晚独自在凉爽寂静的庭院中漫步。
自己拿着玉钗敲台阶下的竹子,打出拍子,一曲清越的歌声之后,月色显得十分皎洁。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960-1961页.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13-114页.
危冠:高冠。楚宫妆:即南方贵族妇女式样的打扮。闲庭:空旷的庭院。
玉钗:一种妇女头饰。砌竹:庭院中临阶而生的竹子。月如霜:月光皎洁。
传说唐代有个草场官名叫张立本,他的女儿因后院古坟中的狐妖所迷,诗人以此为据,写成此诗。
此诗一说为张立本女作,而且伴有一个荒诞的故事。传说唐代有个草场官张立本,其女忽为后园高姓古坟中的狐妖所魅,自称高侍郎,遂吟成此诗(《全唐诗》卷八六七)。这种附会虽然颇煞风景,却也令人想到:或许正是因为这诗情韵天然,似有神助,才使当时的好事者编出这样的无稽之谈吧。
诗的内容似无深义,却创造了一种清雅空灵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幽篁依阶低吟。清冷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在这首诗里,景色全由人物情态写出,而人物意趣又借极简炼的几笔景物点缀得到深化。由情见景,情景相生,是形成此诗佳境的显著特点。
“危冠广袖楚宫妆”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贵族女装,这身典雅的妆束令人清楚地想见少女亭亭玉立的风姿;从“独步”可见庭院的空寂幽静和她清高脱俗的雅趣,而“闲庭”又反衬出少女漫步吟哦的悠然神情。“逐夜凉”则藉其纳凉的闲逸烘染了秋爽宜人的夜色。夜静启开了少女的慧心,秋凉催发了少女的诗思。她情不自禁地从发髻上拔下玉钗,敲着阶沿下的修竹,打着拍子,朗声吟唱起来。以钗击节大约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晏几道《浣溪沙》词有“欲歌先倚黛眉长,曲终敲损燕钗梁”句,写的是一位歌女在“遏云声里送离觞”的情景,也颇妩媚,但稍嫌激烈,高适此诗中的少女,孤芳自赏,不求知音,信手击竹,对月自吟,那种心声和天籁的自然合拍似更觉曼妙动听。
抒情的画意美和画面的抒情美融为一体,是盛唐许多名篇的共同特点。这首诗写女子而洗尽脂粉香艳气息,更觉神清音婉,兴会深长,超尘拔俗,天然淡雅,在盛唐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诗题为“听张立本女吟”,故“清歌一曲”实是吟诗一首。古诗本来能吟能唱,此处直题“清歌”二字,可见少女的长吟听来必如清朗的歌声般圆转悦耳。前三句不写月色,直到一曲吟罢,方点出“月如霜”三字,不但为开扩诗的意境添上了最精彩的一笔,也渲染了少女吟诗的音乐效果。诗人以满目如霜的月色来烘托四周的沉寂,使“霜”字与“夜凉”相应,并且此透露出少女吟罢之后心境的清冷和吟声给听者带来的莫名的惆怅,从而在结尾形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留下了无穷的韵味。
山中香火今谁在,那听残春薤曲新。
第一伤心惟此老,父时诸客已无人。
祝子生孙喜更赊,始知为瓞胜为瓜。拟分座上金钱满,来看风前玉树斜。
诗学早传韦孟业,德星偏聚大丘家。佳期忽与春争到,正及雷鸣二月茶。
蚤年书剑客京师,愧以疏慵辱子知。龙榜已欣曾并举,凤池犹幸重相随。
交游满眼还谁厚,尔汝忘形有宿期。总道玄都盛桃李,东风宁肯弃残枝。
柴关寒井对萧辰,自爱栖迟近古人。
闲草遍庭终胜俗,好书堆案转甘贫。
桥边野水通渔路,篱外青山见寺邻。
懒为躬耕咏梁甫,吾生已是太平民。
我友蓬蒿士,却扫谢四邻。内无三尺童,外无双蒲轮。
岂非骐骥姿,执辔难其人。无衣可御冬,忍寒待阳春。
仰云发永叹,夜作寒螀呻。奓户劝之起,怀宝善自珍。
秋月耿清夜,秋风捲曾云。佳哉为谁欤,定为我与君。
莫嫌酒味薄,聊复相欢欣。
趯翻生死海,踏倒涅槃岸。世上无活人,黄泉无死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