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月松筱下,月明山景鲜。聊为高秋酌,复此清夜弦。
晤语方获志,栖心亦弥年。尚言兴未逸,更理逍遥篇。
猜你喜欢
一月山行意未厌,晚晴仍对雨纤纤。回思浪涌涛翻际,宁有于今安且恬。
巷深芳草细,门静绿杨低。室迩人何处,花残月又西。
武陵期已负,巫峡梦终迷。独立销魂久,双双好鸟啼。
移竹应须竹醉时,不妨带笋一时移。
清阴且障东西日,碧色还分上下池。
岁晚雪霜成超级大国伴,夜凉风月得新知。
朅来便有亲亲意,玉立无言似索诗。
大风吹海海水立,怒涛百丈生寒色。蹴天喷雪碎珊瑚,千山万山瞑将夕。
此时秦王鞭巨石,怪者跳跃怒者击。崩腾硠磕海若骄,万马惊飞回地轴。
忽尔神光起天末,冯夷击鼓湘妃列。翠旗金支半有无,两仪不辨江云黑。
中有巨鱼黄金鳞,丹砂作尾几千尺。吹波吸浪排空来,神怪灭没不可测。
须臾直上腾穹苍,万里风云肆麾斥。碧髯朱带不知数,海色虹光乱相射。
见者大呼东西走,苍茫渺漠神灵迹。我闻此物非人间,龙池五花乃其食。
朝发昆崙霄孟诸,超忽变化非人识。当时曾捧赤墐炉,铸成双剑售风胡。
精灵千载没不得,魍魉蛟狸深夜呼。一朝光怪忽自发,复化翔龙上天阙。
宇宙风雷在尔司,纡体鞶萦岂徒悦。龙乎龙乎,天网恢恢亦空阔。
何当亿万苍生渴,尔乃仅仅如列缺。神飙洗天天宇高,上风下风唯尔阅。
君不见轩辕去后鼎湖枯,寂寞商霖天地孤。春耕赤土三千里,嗟此神龙安可无,嗟此神龙安可无。
殊方飘泊向谁论,小住僧庐亦所欣。
得饱罢挥求米帖,爱眠新著毁茶文。
摘蔬篮小沾清露,斸药鉏轻带湿云。
从此生涯足幽事,宦游虚用半生勤。
闲院宇,小帘帏(wéi)。晚初归。钟声已过,篆(zhuàn)香才点,月到门时。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清波门外和风吹拂,掀动着人的衣带,杨花纷飞殷勤相送。又到了西湖暮春傍晚,水边花树上群莺乱啼。寺院清幽,帘帐低垂,刚乘着夜色把家回。钟声已经响过,篆香刚刚点起,月光正照在院门前。
参考资料:
1、款款编著.词三百:学苑出版社,1995:143.
2、周笃文选注.宋百家词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70-71.
3、杨鼎夫主编.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一年级下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54.
清波门:在杭州西南,靠近西湖,为游赏佳处。拥轻衣:指穿着薄薄的春装。杨花:即柳絮。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这首词描绘了西湖清波门附近的美景。
上片首句“清波门外拥轻衣”,写作者受风的衣裾,膨松松地拥簇着自己往前走,衣服也象减去了许多分量似的。一个“拥”字下得极工炼,与“轻衣”的搭配又极熨贴。一种清风动袂、衣带飘然的风致,就这样被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了。写罢湖上的和风,接着写柳絮。古代杨柳飞絮是暮春的使者。随风飘荡的杨花陪伴着自己走上寺门的归路。“相送飞”三字将一种殷勤护持的情意传达出来了。“西湖”句由景物描写折到时令,笔意一转,带出下文。“水树乱莺啼”五字重涂浓沫,俨然一幅江南春色图画。丘迟《与陈伯之书》所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佳丽景色,并于此五字中见之。特别是这个“乱”字下得很有力量。由此可以想见,一个缁衣白足的诗僧,徜徉湖边山脚的花径上,周围是缤纷的花雨,耳边是纷乱的莺声,组成一幅惬意的游春图景。词的上片,作者将春色之丽写得荡人心魂,美不胜收。
换头一起三句,点出寺宇阒寂、僧寮清幽的场景,而用一“归”字与前片关合,以实现这一场景的转换。曰“闲”,曰“小”,曰“初”,皆涉笔轻灵,雅称其题,仿佛把人带进一个红尘不到的世界。
结拍三句,进一步烘托寺中的环境,补足前意。作者抓住这钟声、篆香和月色,三个有时间特征的景物来加以刻画。结语悠然,有竟体空灵之妙。撞钟击鼓,为佛门旦暮必行的功课。卢纶“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出关言别》),杜牧“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赠惟真上人》),都是描写晚钟的名句。仲殊即景写来,亦实亦虚,尤有远韵。接着又拈出“篆香才点”与之作偶,更觉笔有余妍。用“篆”定形容回旋上升的烟缕,真是工致入微了。以晚钟之远韵匹篆香之烟痕,是声与色、与大小之对比,又都取景眼前,真如天设地造一般。“月到门时”,本是归时实景,用钟声、篆香之后,便觉充满禅机和妙不可言。
此词为人作者人格、性情的真实流露;词中的物象,是这位诗僧的心灵折光。
凤历新颁朔,椒盘尚献春。故人来远道,旧事忆比邻。
童子常游钓,先君辱诲谆。妙年期奋迅,中道适邅迍。
处困宁东海,观光向北辰。策勋精国语,捧檄佐王臣。
案牍需翻译,蛮荒赖警巡。一官心未慊,再世气方振。
有弟嗟沦落,无家共苦辛。南游绝交广,东望极瓯闽。
天路飞扬阔,家山感慨频。浔阳新阀阅,槜李旧宗姻。
浅土双亲念,浮生百岁身。亟归冲雨雪,努力剪荆榛。
马鬣封犹古,鹏程路转新。行看袍换绿,莫叹鬓如银。
折柳歌金缕,看梅想玉人。停杯心眷眷,分袂礼彬彬。
我已辜新渥,君毋忘昔贫。愿持清白操,随地福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