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友我友,鞠衣黄裳。一日不见,尔何所翔。尔何所藏,飞鸣高树去。
毋也不忘,噫。高树如何,噫。绿阴正多,噫。
猜你喜欢
我友我友,鞠衣黄裳。
一日不见,尔何所翔。
尔何所藏,飞鸣高树去。
毋也不忘,噫。
高树如何,噫。
绿阴正多,噫。
布布谷,哺哺雏。雨苦苦,去去乎。吾苦苦,吾苦苦,吾宋峁谩。
吕望非熊亦非龙,后车载归作三公。
庞眉皓发八十翁,几何日月土一丛。
盍不径老磻溪风,以文见医方自功。
西山之人不尔容,君不见秋崖无材终不逢,
长年垂钓烟波中。公非熊,同不同。
画楼影蘸清溪水。歌声响彻行云里。帘幕燕双双。绿杨低映窗。曲中特地误。要试周郎顾。醉里客魂消。春风大小乔。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chéng)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
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参考资料:
1、乔万民.千家诗·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53-54
2、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35
3、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307
清溪:清澈的溪水。碧山头:碧绿的山头。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澄鲜:明净、清新的样子。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此泛指人世间。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后两句即景抒怀。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灯晦客无寐,床空夜不眠。凄凉心下事,月到小窗前。
小院春长,整整绣帘低轴。异葩幽艳,满千瓶百斛。珠钿翠珮,尘袜锦笼环簇。日烘风和,奈何芬馥。
凤髓龙津,觉从前、气味俗。夜阑人醉,引春葱兢□。只愁飞去,暗与行云相逐。月娥好在,为歌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