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异俗逢钻燧,劳生叹转蓬。茅檐疏柳月,草地落花风。
故国丘坟在,他乡祭祀同。奔驰真左计,归梦海云东。
猜你喜欢
三年羁旅逢寒食,万里江山隔故园。坟墓荒凉谁拜扫,东风吹泪湿黄昏。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shāng)。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
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参考资料:
1、张厚余.太白诗传下.吉林市:长春人民出版社,2005年:273页
2、詹福瑞.李白诗全译.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761页
登高: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更:再。举觞:举杯。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遭此两重阳:古时重阳节有采菊宴赏的习俗。重阳后一日宴赏为小重阳。菊花两遇饮宴,两遭采摘,故有遭此两重阳之言。
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借叹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馋离京、流放夜郎的坎坷与不幸,正见其愁怀难以排解。此诗语虽平淡,内涵却十分深沉。主要表现了作者一生屡遭挫败和打击,而在节日里所引发的忧伤情绪。
幽人渍墨写成竹,变化琅玕作玄玉。
公约赠我两大轴,不比丹青凡草木。六月都城苦炎燠,车马纷纷正驰逐。
曲台官冷昼掩关,净扫虚堂展霜幅。帘间忽有微风来,不动纤枝清满屋。
忆得扁舟载雪时,曾寄会稽江上宿。
沂滨春服班联,相看今日头都白。四科铅椠,五陵裘马,低回今昔。
倦翮青冥,哀根风雨,暮年萧瑟。剩江干浅夏,棕鞋桐帽,重携手,酒垆侧。
休数青云黄土,贩归来、衡门栖逸。君平遁世,尧夫观物,古情遥集。
泖浦凉波,机横暖翠,春晨秋夕。假余年禽向,扁舟棹罢,蜡寻山屐。
颓云古石秋森森,半椽懒卧西溪深。藏头既白人不识,岩花寒證琉璃心。
石龛如斗凭虚起,一弄丝桐百昌喜。芒忽谁开太古音,木叶夜下琴泉水。
熊轼朱轓照野明,知君今赴象山行。
荣观共作叹嗟语,静念独伤离别情。
畏景逼人才数日,修涂计此始三程。
至时应在中元后,好寄双鱼慰友生。
清凉涤烦襟,尘虑脱心境。山城过疏雨,水国生新景。
虫鸣月满林,雁度云横岭。感物夜九起,谋身日三省。
平生功名心,郁郁犹未逞。深美白云人,身闲时自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