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至学玄谈理最微,负门粗细有谁知。蛇生弓影心颠倒,马龁萁声梦转移。
须信风幡元不动,能如水镜却无疵。咸经四字分明训,截断憧憧未感时。
猜你喜欢
平生扰扰复胶胶,学省重来岁又交。
骑马醉遭宫长骂,读书惭被学生嘲。
何为眷恋米三斗,便可经营宅一茅。
好买江干千个竹,待看烟雨长春梢。
仰幽岩而流盼(pàn),抚桂枝以凝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quán)何为兮独往。
仰望着幽深的岩石而眼波流盼,抚摸着桂花的枝条而凝神冥想。
等待千年才等到与你相遇,你又为何独自前往?
参考资料:
1、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王力等编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四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19.
流盼:犹流眄,流转目光观看。凝想:“犹凝思,聚精会神地思考;沉思。
千龄:犹千年、千岁。极言时间久长。荃: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亦用以喻国君。
徐惠的《拟小山篇》系徐贤妃徐惠八岁时所作的骚体诗,由其父亲命题,为仿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而作。因为题目指定为拟《离骚》,所以使运用幽岩、桂枝、荃这类与屈原有关的意象和骚体表达方式的构思成为必然选择。也使文字层面的体性特征也必然是古雅庄重。本诗继承了《楚辞》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作者者技巧娴熟,用连缀的方式组合诗歌意象,把前两句中“流盼”和”凝想“的屈原形象与“千龄此遇”的作者关联起来。最后一句则挽结全诗。诗歌音韵流转,境界清雅,含义深远,格调沉着。中间虚词的使得诗歌语气舒缓有致,节奏抑扬顿错,含蓄蕴藉地抒发了诗人的内在情感,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身处封建社会的学识出众的女子无法实现心志的孤寂。
全诗运用整齐的六言句式塑造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女子,“她”在幽深寂静的岩谷,站立着、探寻着、若有所待。渐渐地,在惆怅袭上心头时,她下意识地抚摸着幽香清远的桂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和久久的凝视。所待之人的久久不至,虽然使她的身心都笼罩在渐渐浓重的惆怅之中,但她深信那一份寂寞的孤独非常有价值,那份孤高拔俗、凝神澄志的虔诚等待,一定会在不期然中创造一段旷古未有的传奇。落寞的心虽然叹息“荃何为兮独往?”。但”她“并没有停止等待,诗中以"荃“指代”她“在等待的人。而”荃“这一意象在《离骚》中,专用以指代楚王。显然,徐惠模仿屈原的语气,向虚拟中的"荃”表白自己的等待。最后两小句诗显然表明,从女童步入少女时代的徐惠,心中早有一个属于想象世界的、与周围现实世界的凡夫俗子截然不同的”荃“。
全诗渗透着浪漫而幽婉的风格,显示出诗人在内心深处,渴望与一个伟大的人物建立起一份“千古一遇”足以传为万世美谈的旷古奇缘。
退削尝连上,清衷遂一开。调元辞重任,殄寇倚非才。
虎士方争奋,羌雏已诉哀。遽驰金节觐,俄得锦衣回。
雅契瞻并府,衰容病邺台。孤怀难托雁,芳信忽传梅。
玳瑁遥宾席,蒲萄入醉杯。高谈嗟阻阔,危榭几徘徊。
大卤诚淹帅,中枢即贰台。三槐东第甲,还似相车来。
镜影单。芭蕉细雨寒。琐窗人薄命,倚栏杆。喜随白发同朝暮,劝加餐。
枉渚倚孤棹,意行随杖藜。鸥边渔艇小,牛后牧童低。
秋色多因树,寒声半是溪。何当买茅屋,此地卜幽栖。
欹枕直庐暇,风蝉迎早秋。沈沈玉堂夕,皎皎金波流。
对掌喜新命,分曹谐旧游。相思玩华彩,因感庾公楼。
平生端亮履清修,公退蘧然得少休。
栩栩尚忘飞蝶想,黑甜一枕更优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