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吾舅虽潜德,人间两玉人。眼高俱迈俗,鬓秃共娱亲。
场屋因缘薄,诗书趣味新。少公谈颇胜,伯氏奕尤神。
门外相过少,樽中自酿醇。荆花同伴老,竹叶满怀春。
寿秩皆踰七,堂封亦与邻。赠车伤作梦,华屋怅今颦。
甥老头如雪,山空骨已尘。前年松下酹,语不尽酸辛。
猜你喜欢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cú)矣,岐有夷之行(háng)。子孙保之。
上天造就岐山高,大王开始来开荒。百姓在此盖新房,文王让民享安康。民众奔往岐山旁,岐山大道坦荡荡。子孙永保这地方。
参考资料:
1、王秀梅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747-748
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51-652
作:生,造就。高山:指岐山,在今陕西岐山东北。大王:即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荒:开荒垦田。作:治理。一说始。康:安康。徂:往,指百姓来归附。夷:平坦易通。行:道路。保:守住。
这是一首歌颂周太王古公亶父开创岐山基业以及周文王业绩的短乐章。“天作高山”,强调上天赐予岐山这块圣地。周人重视天赐,视为吉祥,连婚娶亦是如此:“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大雅·大明》)天赐岐山之后,在这根据地上积蓄力量尚须人为,诗中便主要写这一过程。之所以仅取大王、文王二人,主要是因为他们确实是岐山九世周主最杰出的代表。灭商虽然完成于周武王,但周文王之时已显示出周将代商的必然趋势,商纣王囚周文王于羑里,只能延缓而无法阻遏这一历史发展。岐山圣地经营到周文王之世,已为周武王积蓄了足以灭商的雄厚实力,包括姜尚这样足以辅成伟业的贤臣。“有夷之行”,分明是先王开创的一条通向胜利之路。
这首短诗,多人对其中个别字眼有不同的解读。如“彼作矣”的“彼”,有人解为百姓,那么“彼作矣”就是百姓们造起房屋;有人解为先祖大王,“彼作矣”就是先祖大王开创伟业。如“康”,一解为安定,安康;一解为赓,继承,继往开来之意。此所谓诗无达诂,见仁见智也。
《周颂·天作》一诗将对圣地、圣人的歌颂融为一体,着力描写积蓄力量的进程,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文笔犹如大河滔滔,飞流直泻,既显庄严,又富气势。短短七句,有如此艺术效果,可见诗歌作者的大手笔。
丈人七十弃簪裾,十载高踪海上庐。谢客风流诗卷里,镜湖烟水钓竿馀。
中朝谏草焚应尽,南国甘棠爱不疏。莫谓石床眠已稳,直愁门外候安车。
返照仓江麓,涌金门外看。鸣钟诸品静,纤月万峰寒。
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
石家锦幛依然在,闲倚狂风夜不收。
远俗斯年荷德丰,一麾乌足滞才雄。朝签寄任非轻外,圣诏丁宁果发中。
却念松楸还里闬,再驰牛犊恳天聪。只应未遂归欤兴,江右澄清已望风。
客路荐觞酌,双旗为子留。迟回归阙念,浩荡出关愁。
飞雨悬山阁,残霞掩戍楼。澧桥春水阔,不得并膺舟。
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
遗思在玄夜。相与复翱翔。
辇车飞素盖。从者盈路傍。
月出照园中。珍木郁苍苍。
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
芙蓉散其华。菡萏溢金塘。
灵鸟宿水裔。仁兽游飞梁。
华馆寄流波。豁达来风凉。
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
投翰长叹息。绮丽不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