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弃形如遗但养神,阿兄烂醉梨园春,人百撼之耳不闻。
何物女子乃独醒,径来穷山卧白云,不见渔阳胡马尘。
猜你喜欢
所忧目力尽,未问两足酸。
云峰三十六,一一皆可观。
何处玉骢骄。柳外平桥。王孙一去路迢遥。往事如尘还似梦,忆著魂销。
尽日总无聊,门掩江皋。春城空自度饧箫。惆怅几番憔悴也,寒食花朝。
浴罢慵将花冠整。还共酌、碧梧金井。总唱惯阳关,银筝未按香喉应。
翠黛小,低鸳颈。
忆欢娱,重悲哽。全不管、有人难听。正烁石流金,火云突兀炎威盛。
却怪你,心偏冷。
我思仙人乃在玉尘金鳌之两峰,以松为巢云作宫。
白云松下来,夭矫如飞龙。仙人骑云与天通,朝游蓬莱暮崆峒。
东分断鳌足,西擘三芙蓉。兴来醉泼金壶汁,元气淋漓鬼神泣。
八窗虚明白日寒,万壑㟏岈翠涛湿。昔年曾画匡庐山,置我采药山之间。
别来仿佛三十载,杏花落尽青春閒。昨日相逢卧云者,因之欲访长松下。
白云悠悠江海空,瑶草金芝共谁把。山中之人招不来,琥珀夜光生紫苔。
天寒茯苓傥可寄,与子跨鹤登瑶台。
群芳簇就绣云窝。垂杨金线拖。昼长无事莫轻过。
相邀女伴多。
行曲径,蹴凌波。娇情倚苎萝。杏钗输却奈他何。无聊强笑歌。
翳(yì)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xīn)。
静听江叟(sǒu)语,尽是厌兵人。
许多乔木遮住西下的夕阳,我系住行船取来一捆柴薪。
静听那江边上老翁的谈话,原来都是厌恶战争的人们。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04-105
2、尚作恩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80-281
翳:荫蔽。乔木:高树。维:系住。束薪:一捆柴薪。
江叟:江边老翁。厌兵:厌恶战争。
作者对军阀所进行的战争持否定批判的态度,对遭受战争之苦的人民怀着深厚的同情。这首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末长期战乱后沿江农村的残破景象和人民强烈的厌战情绪,富有时代气息,为唐末优秀的诗作之一。
这首诗开始塑造了凄寂悲苦的意境,描写了诗人自己的活动。在乔木遮住了西下夕阳的时刻,诗人系住行船,取来了一束柴薪。这就使三、四句的描写有了着落—诗人停船之后自然听到了江边老翁的谈话,而江边老俞谈话的内容便是这首诗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厌兵”是江边老翁谈话的中心,也是诗人的现点,也是这首诗的主题。一个“尽”字说明人们(包括诗人自己)“厌兵”的程度,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多么深重。
在表现艺术上,诗人直接出场,录其所闻;结句含意比较外露,但却不是诗人直抒胸臆之辞。由于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客观抒情诗人的姿态出现,故而使人更加感到诗境、诗情具有冷静的客观真实性,从而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景建谈之子,诗禅丈室宽。
能将铅椠事,止作葛藤看。
坏衲蒙头易,玄机得髓难。
何因清夜话,分我一蒲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