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平沙一望息兵争,不见当年战士行。画角谯楼虫吊月,无人知是受降城。
猜你喜欢
连天杀气阨黄云,鬼哭啾啾奈可闻。
日暮乱鸦争白骨,不知谁是故将军。
荒骨潜销垒已平,汉家曾说此交兵。
如何万古冤魂在,风雨时闻有战声。
汉家将军猛如虎,手执长殳腰大斧。白首从征恨数奇,可怜性命轻如羽。
鼓声死兮弓绝弦,狼奔鼠窜无行伍。良家百万试锋铓,枯骨如山委黄土。
燐火星星点白杨,黄云漠漠依边树。千载犹闻战血腥,夜深不禁啼猿苦。
魑魅山魈当路号,哀声长乱黄昏雨。游魂难返玉门关,怨魄年年成杜宇。
朝发汾河,暮经白沟。茫然战场,四时为秋。黄云阨关,壮士不忧。
拔剑斫地,战骨无收。风沙冥冥,髑髅啸歌。鸟飞不下,客行奈何。
世无凰麟,龙虎斗争。谁哉弄丸,四海解兵。
烟冥露重霜风号,声悲色惨侵征袍。
据鞍顾名思义盼度沙碛,纵横白骨余残烧。
举鞭迟留问田父,彼将欲语先折腰。
泣云畔寇昔据此,老夫父子服弓刀。
将军下令起丘甲,法严势迫无所逃。
攻城夺险数十战,民残兵弊夷枭巢。
当时二子没於阵,老夫幸免甘无聊。
匹夫僭乱起阡陌,祸延千里俱嗷嗷。
官私所杀尽民吏,坐令骨肉相征鏖。
唯余将军封万户,士卒战死埋蓬蒿。
至今野火野昏黑,天阴鬼哭声嘈嘈。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shuāi)颜。
隔牖(yǒu)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xiāo)然尚闭关。
寒冷的更声已经传报拂晓时刻,明镜中先看到自己的衰老容颜。
隔窗听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推门见大雪盖满了对面的群山。
飘洒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广清闲。
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1
2、邓安生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48-149
寒更:寒夜的更点。晓箭:拂晓时漏壶中指示时刻的箭,常借指凌晨这段时间。箭:古代计时仪器漏壶中的箭标,上面刻有度数,随着漏壶里的水不断下滴,箭标上的刻度依次显露出来,依据时刻报更。清镜:明镜。衰颜:衰老的容颜。
牖:窗户。《说文》: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段玉裁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洒空:指下雪。积素:积雪。广庭:宽阔的厅堂。引申为公开的场所。
袁安:东汉大臣。字邵公(《袁安碑》作召公)。这里用以指胡居士。翛然:一任自然,无拘无束貌。
此诗前六句写山居的静寂,雪景的清幽,结尾处的对雪怀人之情,就是在雪中思友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自然地触发出来的。
首联对仗,“寒更”对“清镜”,“清镜览衰颜”有迟暮之感。颔联写开门所见,先倒叙一笔夜来听到的响动:“隔牖风惊竹”,然后反扣眼前所见的景象:“开门雪满山”,诗情跌宕起伏,奇趣横生。颈联继续写雪,从空中写到地上,特别表现晨雪带来的闲静。透过雪景传达无处不在的寒冷,为转写对胡居士的忆念蓄势。尾联用袁安卧雪的典故喻胡居士,以想象的手法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贤达而固穷守志的胡居士的仰慕与忆念。
此诗中间二联是写雪景的名句。一般人好用鹅毛柳絮(如谢道韫)、碎琼乱玉(如施耐庵)等来写雪景。王维写雪,笔墨空灵,感觉细腻而有层次。诗人先从听觉着笔,写他夜里隔着窗子听见风吹动竹子的声响;接着写视觉所见:清晨开门一看,才发觉皑皑白雪已铺满了山头。“风听竹”有声,“雪满山”有色,境界空阔,又紧扣着诗人隔窗“听”和开门“看”的动作神态,一惊一叹的内心感受,这就使人如临其境。接下去的一联,“洒空”二字摹写动态,描绘雪花纷纷扬扬、漫空飞舞之态;“积素”二字写静,表现给地面上已积起厚厚的一层白雪。“深巷静”、“广庭闲”、则渲染雪夜里深巷、广庭环境的清寂,传达出诗人的心境。诗人通过“惊”、“满”、“静”、“闲”四个动词和形容词,细致地表现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王维吸取了前人写雪的艺术经验,同样运用不粘滞于物象而纯从感觉印象着以淡墨的表现方法,绘出一幅清寒、寂静而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生气的夜雪图。
这首诗的主题和艺术构思,对后来的大历诗人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等名作,都有一定的影响。
楚客凄凉绿鬓雕,远书归梦两迢迢。西风气肃朝生雨,汉水波澄夜有潮。
据陆龙蛇歌未得,朝天车马去何遥。杜陵身世秋多感,憔悴行吟意也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