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闻子东征效远官,行行春黯离魂。
中途辍棹寻吴苑,西向登陆楼望海门。
鹏舍曾嗟经岁谪,灵光空念岿然存。
陵迁谷变今如此,为我停骖尽酒罇。
猜你喜欢
芳草比君子,诗人情有由。只应怜雅态,未必解忘忧。积雨莎庭小,微风藓砌幽。莫言开太晚,犹胜菊花秋。
万里出疆车,驰驱过故都。
离离京国黍,猎猎塞桓榆。
城邑坚和脆,山川迳与迂。
要归奏天子,潜笔写为图。
厅前柏,知君曾对罗希奭.我本癫狂耽酒人,
何事与君为对敌。为对敌,洛阳城中花赤白。花赤白,
囚渐多,花之赤白奈尔何。
素旆低寒水,清笳出晓风。鸟来伤贾傅,马立葬滕公。
松柏青山上,城池白日中。一朝今古隔,唯有月明同。
祸集钩方失,灾生剑忽飞。无由就日拜,空忆自天归。
门吏看还葬,宫官识赐衣。东堂哀赠毕,从此故臣稀。
天将曙。黯淡残月窥窗,朝霞映树。起来唤婢移床,贪他井畔,早凉无数。
怅谁与。俄顷碧云低捲,火轮高吐。海天万里炎蒸,渴龙夭娇,阳乌旋舞。
恰喜水边桐际,风帘澒洞,旷然无暑。长昼且将马蹄,秋水閒注。
松风小沸,亲拆旗枪煮。还消受、竹肌坠粉,荷珠跳雨。
渐渐斜阳暮。乱蝉嘶到,最消魂处。茉莉枝头乳。浴罢碧阑干,箫声一缕。
无人只有,冷萤来去。
风露感我心,使我秋衣单。郎忙索衾裯,惊叹岁月残。
忍哉使吾亲,重壤侵肌寒。松风日萧瑟,幽涧鸣悲酸。
愯然起中宵,泪血流阑干。
插棘(jí)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lián)漪(yī)。
清风掠(lüè)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tuò)时闻声簌(sù)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diàn)仍教到处随。
竹初种时,用棘条编成篱笆,小心谨慎保护好新竹,新竹长成,碧绿浓荫,倒映在水之涟漪中。
夏日的清风吹过地面,好像秋天提前而至,赤日当空,也不感到正午的炎热。
笋壳脱落时,听到簌簌悉悉的声音,竹子拔节时,初现疏疏落落的倩影。
退归闲暇的时候,我经常来这里,来的时候仍然随身带着枕头和竹席,好随地安眠。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
插棘编篱:即用荆棘编成篱笆。指开始种竹时的情况。棘,有刺的草木。寒碧:苍翠。寒,清冷,竹叶给人有清凉之感,故称寒碧。涟漪:细小的水波。
掠地:卷地;从地上刮来。秋:清凉。赤日:夏天的太阳。午:中午。
箨:竹类躯干上生出的叶,俗称“笋壳。”竹竿生长过程中逐步脱落,称为“解箨”。簌簌:象声词,此形容笋壳脱落时的声音。放梢:竹梢生长伸展。梢,枝头末端。离离:茂盛的样子。此指枝繁叶茂。
簟:一种轻便细巧的竹席。
诗的形象性很重要,咏物诗更是如此。一株树,一竿竹,一朵花,看起来是静止的东西,比较平常,但有才华的诗人,通过艺术的语言,从各个侧面,以恰当的描画把它形象地表达出来,就会把景物写活,从而“静止”的东西也会变得栩栩如生。陆游这首咏竹诗,正是以“多侧面”的形象性描写,赋予“东湖新竹”以生命。诗的开头一句,写出种竹时的情景,接下来一连五句,都是从不同角度,对新竹进行形象化的描绘。第二句“寒碧映涟漪”,通过水来反映它的疏影。这里竹的“寒碧”和水的“涟漪”,互相呼应,都有“冷”、“凉”的含意。第三句“清风掠地秋先到”,通过“风”来反映竹梢的敏感和迎风摇曳的情景,“秋先到”三字,十分准确,生动,把“新竹”纤枝因风而动的特点,形象地烘托出来。第四句“赤日行天午不知”,通过“光”来反映它的绿荫萋萋、一片苍翠的景象。五六两句中“声簌簌”、“叶离离”,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逼真地描画出新竹成长过程中的特点,读后使人如见如闻。最后两句抒情,写作者对竹林的爱慕和想望,希望“官闲”是经常到此“枕簟”。而这竹篾制成的“簟”,又呼应试题的“竹”字。这首诗由于在形象性方面着意求工,诗意也就更加清新传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