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猜你喜欢
五年重别旧山村,树有交柯犊有孙。
更感卞峰颜色好,晓云才散便当门。
雪下孤村淅淅鸣,病魂无睡洒来清。
心摇只待东窗晓,长愧寒鸡第一声。
多情多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座上不遗金带枕,陈王词赋为谁伤。
甫里先生未白头,酒旗犹可战高楼。
长鲸好鲙无因得,乞取艅艎作钓舟。
花濑濛濛紫气昏,水边山曲更深村。
终须拣取幽栖处,老桧成双便作门。
阴洞曾为采药行,冷云凝绝烛微明。
玉芝敲折琤然堕,合有真人上姓名。
长叹人间发易华,暗将心事许烟霞。
病来前约分明在,药鼎书囊便是家。
酝得秋泉似玉容,比于云液更应浓。
思量北海徐刘辈,枉向人间号酒龙。
羊侃多应自古豪,解盘金槊置纤腰。
纵然此事教双得,不博溪田二顷苗。
偶然携稚看微波,临水春寒一倍多。
便使笔精如逸少,懒能书字换群鹅。
昔闻庄叟迢迢梦,又道韩生苒苒飞。
知有姓名聊寄问,更无言语抱斜晖。
雪侵春事太无端,舞急微还近腊寒。
应是也疑真宰怪,休时犹未遍林峦。
数尺游丝堕碧空,年年长是惹东风。
争知天上无人住,亦有春愁鹤发翁。
谁使寒鸦意绪娇,云情山晚动情憀.乱和残照纷纷舞,应索阳乌次第饶。
古往天高事渺茫,争知灵媛不凄凉。
月娥如有相思泪,只待方诸寄两行。
本来云外寄闲身,遂与溪云作主人。
一夜逆风愁四散,晓来零落傍衣巾。
渊明不待公田熟,乘兴先秋解印归。
我为馀粮春未去,到头谁是复谁非。
云拥根株抱石危,斫来文似瘦蛟螭。
幽人带病慵朝起,只向春山尽日欹。
月淡花闲夜已深,宋家微咏若遗音。
重思万古无人赏,露湿清香独满襟。
南岸春田手自农,往来横截半江风。
有时不耐轻桡兴,暂欲蓬山访洛公。
贤达垂竿小隐中,我来真作捕鱼翁。
前溪一夜春流急,已学严滩下钓筒。
水国君王又姓萧,风情由是冠南朝。
灵和殿下巴江柳,十二旒前舞翠条。
强梳蓬鬓整斜冠,片烛光微夜思阑。
天意最饶惆怅事,单栖分付与春寒。
无多药圃近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
稚子不知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
一派溪随箬下流,春来无处不汀洲。
漪澜未碧蒲犹短,不见鸳鸯正自由。
山下花明水上曛,一桡青翰破霞文。
越人但爱风流客,绣被何须属鄂君。
妍华须是占时生,准拟差肩不近情。
佳丽几时腰不细,荆王辛苦致宫名。
姹女精神似月孤,敢将容易入洪炉。
人间纵道铅华少,蝶翅新篁未肯无。
贞白求丹变姓名,主恩潜助亦无成。
侯家竟换梁天子,王整徒劳作外兵。
春雨能膏草木肥,就中林野碧含滋。
唯馀病客相逢背,一夜寒声减四肢。
日南藩(fān)郡古宣城,碧落神仙拥使旌(jīng)。
津吏戒船东下稳,县僚(liáo)负弩(nǔ)昼归荣。
江山谢守高吟地,风月朱公故里情。
曾预汉庭三独坐,府中谁敢伴飞觥(gōng)。
日南边防重镇,古宣城历史悠久,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天上的神仙使用着旌旗。
管理渡口的官吏押运船只,安全前往东边,同县做官的背着弓箭走在前面光荣地返回故乡。
谢朓曾在宣城任太守,用歌吟唱此地,这里也是朱公爱情故事的发源地。
如果人们要坐着喝酒的话,像凌策的大人,谁还敢与他并起并坐,传杯把盏。
参考资料:
1、毛健.东汉“三独坐“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第2期).2、《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编.古代汉语字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1:全书
凌侍郎:宋代工部侍郎,字子奇,泾县凌弯人。侍郎,官名。宣州:知府,知州。日南:汉郡,汉武帝时设立,在今越南中部,东汉末以后,为林邑国所有。藩郡: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边防重镇。古宣城:自公设郡以来,历代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辍,古称古宣城。碧落:道家称东方第一层天,碧霞满空,叫做“碧落”。这里泛指天上。使旌:用旌旗。
津吏:古代管理渡口﹑桥梁的官吏。戒船:这里指押运船只。县僚:同在一县做官。负弩:背着弓箭走在前面,表示极为尊敬。归荣:光荣地返回故乡。
谢守:指谢朓,他曾在宣城任太守。风月:指男女间情爱之事。
朱公:陶朱公,即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春秋楚国宛(河南南阳)人。汉庭三独坐:东汉光武帝在加强监察官僚权威方面,创造了一个有趣的形式,叫做三独坐。飞觥:传杯。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晏殊送当时的工部侍郎凌策返乡。
首联“日南藩郡古宣城,碧落神仙拥使旌”,介绍古宣城是块圣地。碧霞满空,神仙都要摇动旌旗,在那里聚集。历史上的宣城“易置不常,统治称重”宣城地灵人杰,便有凌侍郎这样的人才。
颌联“津吏戒船东下稳,县僚负弩昼归荣”,写凌策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时,受命重新筹划从岭南运输香药至京师,凌策请求先由陆路运到南安,然后向北改为水运,只用士兵八百人,比过去节省下大量人力和大笔运费。由此,“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命代之,赐金紫。”凌策任英州知州期间,其时广、英路从吉河到板步二百里,每年盛夏瘴气四起,来往过客十死八九。凌策请求从大源洞开山修路,缩短了行程,方便了运输行旅。“由此,“代还,知青州。东封,以供亿之勤,超拜都官郎中,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凌策押船营运、开山修路获得如此的成功与殊荣。
颈联“江山谢守高吟地,风月朱公故里情”,写凌策的家乡宣城原是谢朓、朱公的所住地。谢朓曾在宣城任太守,在府治之北陵阳峰上建室,取名“高斋”,吟出“空为大国忧,纷诡惊非一。安得扫蓬径,销吾愁与疾”等诗句,故有“谢守高吟地”之说。朱公即范蠡,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辅佐越国勾践灭吴国,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因古宣城“禹贡扬州之域,”故有“朱公故里”之称。
尾联“曾预汉庭三独坐,府中谁敢伴飞觥”,赞扬凌策的功绩,一般人是不能比拟的。诗人不是从正面来写,而是用“三独坐”典,显示凌策身份的高贵及功劳之大。诗人说,如果人们要坐着喝酒的话,像凌策的大人,谁还敢与他并起并坐,传杯把盏,从侧面颂扬凌策的功劳。
晏殊诗词有其思想上与艺术上的独特追求。他希望以歌颂太平为出发点,艺术上又追求“气象”,同时也讲求词的可歌性。在宋朝的所有宰相中,晏殊也许算是活得最明白的一个。歌颂太平正是其诗词创作趋于一途的共同表现,这也是由晏殊所处的环境、地位决定的。他不少作品直接写酒增加宴席上的欢乐气氛。如《奉和圣制上元夜》、《浣溪沙》等。这首诗借写酒来歌颂凌侍郎及他的家乡,但在一定程度上向“温柔敦厚”靠拢,无凄厉之音,得中和之美,珠圆玉润,其中感情如陈年甘醴,看似平淡,品之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