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掷笔不作尉,戎衣从嫖姚。严冬入都门,仆马气益豪。
沂州右镇雄,士勇旌旗高。洛东无忧虞,半夜开虎牢。
丈夫贵功勋,不贵爵禄饶。仰眠作书生,衣食何由销。
任生非常才,临事胆不摇。必当展长画,逆波斩鲸鳌。
九陌尘土黑,话别立远郊。孟坚勒燕然,岂独在汉朝。
猜你喜欢
何彼襛(nóng)矣,唐棣(dì)之华?曷(hé)不肃雍(yōng)?王姬之车。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mín)。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怎么那样秾丽绚烂?如同唐棣花般美妍。为何喧闹不堪欠庄重?王姬出嫁车驾真壮观。
怎么那样地秾丽绚烂?如同桃花李花般娇艳。平王之孙容貌够姣好,齐侯之子风度也翩翩。
什么东西钓鱼最方便?撮合丝绳麻绳成钓线。齐侯之子风度也翩翩,平王之孙容貌够娇艳。
参考资料:1、《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47-48页。
襛:花木繁盛貌。唐棣:木名,似白杨,又作棠棣、常棣。一说指车帷。曷:何。肃:庄严肃静。雍:雍容安详。王姬:周王的女儿,姬姓,故称王姬;一说为美女的代称。
平王、齐侯:指谁无定说,或谓非实指,乃夸美之词。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是婚姻恋爱的隐语,或指男女双方门当户对、婚姻美满,或指用适当的方法求婚。维、伊:语助词。缗:合股丝绳,喻男女合婚;一说钓绳。
《何彼秾矣》一诗的主旨,《毛诗序》以为是“美王姬”之作,云:“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车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犹执妇道以成肃雍之德也。”古代学者多从其说,朱熹《诗集传》也说:“王姬下嫁于诸侯,车服之盛如此,而不敢挟贵以骄其夫家,故见其车者,知其能敬且和以执妇道,于是作诗美之。”近现代学者大都认为是讥刺王姬出嫁车服奢侈的诗。高亨《诗经今注》却认为是“周平王的孙女出嫁于齐襄公或齐桓公,求召南域内诸侯之女做陪嫁的媵妾,而其父不肯,召南人因作此诗”。袁梅《诗经译注》又持新说,以为是男女求爱的情歌,诗中的“王姬”、“平王之孙”、“齐侯之子”不过是代称或夸美之词。此诗应是为平王之孙与齐侯之子新婚而作,在赞叹称美之余微露讽刺之意。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极力铺写王姬出嫁时车服的豪华奢侈和结婚场面的气派、排场。首章以唐棣花儿起兴,铺陈出嫁车辆的骄奢,“曷不肃雝”二句俨然是路人旁观、交相赞叹称美的生动写照。次章以桃李为比,点出新郎、新娘,刻画他们的光彩照人。“平王之孙,齐侯之子”二句虽然所指难以确定,但无非是渲染两位新人身份的高贵。末章以钓具为兴,表现男女双方门当户对、婚姻美满。
“通篇俱在诗人观望中着想”(陈继揆《读诗臆补》),全诗在诗人的视野中逐渐推移变化,时而正面描绘,时而侧面衬托,相得益彰。从结构上说,全诗各章首二句都是一设问、一作答,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前后上下,分配成类,是诗家合锦体”(同上)。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说:“(此)诗每章首二句,一若以设谜为问,一若以破谜为答,谐讔之类也。此于《采蘩》、《采苹》之外,又创一格。此等问答体,盖为此时此地歌谣惯用之一种形式。”
疏铁檐间挂作琴,清风才到遽成音。
伊人欲问无真意,向道从来不博金。
人生嚣尘中,几若驹过隙。
安得坐此山,枕流复漱石。
千丝万绪愁难了,愁花无语东风悄。花发怨春迟,鹃啼春怎知。
销愁惟有醉,量浅杯空对。发白说因愁,沙鸥先白头。
赤松行雨归,手控苍虬双。叱令守洞门,腾攫气未降。
蟠拿岁月久,老腹余空腔。但闻风雷声,日夕相舂撞。
我来访灵迹,短策缘危矼。岩扉划窙豁,巨窟呀双谾。
朗若百间屋,气象开鸿厖。静觉眼界旷,虚传足音跫。
晴阳炯穿漏,照耀东南窗。环以万松杉,翠影交旗幢。
涓涓雪色乳,出窦成飞淙。散乱走涧谷,清音玉琤瑽。
我欲呼仙人,据石倾一缸。泠然发长啸,聚吠惊村厖。
天风荡归轩,欲去犹跭
村桥酒旆月明楼,偶逐渔舟系叶舟。莫学鲁人疑海鸟,
须知庄叟恶牺牛。心寒已分灰无焰,事往曾将水共流。
除却思量太平在,肯抛疏散换公侯。
雕窗深锁天桃病,鹦儿潜唤花朝近。帘箔湘波窣地垂,间门未启春寒嫩。
欲晴不晴云意闷,烟霏引素凉生晕。刻意作春春岂知,金屏愁拥炉香烬。
忽忽百五韶光老,惆怅心情向谁道。红阑半落断肠花,绿阶未长忘忧草。
林雾微濛霭昼阴,谷莺睍睆悲清晓。梦醒重衾怯峭寒,开门且把间花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