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饥食松花渴饮泉,偶从山后到山前。
阳坡软草厚如织,因与鹿麛相伴眠。
猜你喜欢
后面山无数,南头柳更多。人家逼江岸,屋柱入沧波。
老去频经此,重来更几何。牛山动悲感,曾侍板舆过。
丛芦盘豆隔风烟,关外心情夏景天。漫向稠桑呼妙子,可堪《锦瑟》忆华年。
贫携旧玩询胡贾,老乞金丹礼洞仙。明日雁行欣握手,却愁霜鬓两皤然。
碧消烟尽露华凝,目极瑶坛第九层。
清珮缓随驰道月,绛笼高应午门灯。
风传广乐声初下,天近燔柴气已升。
人意可占神意悦,万年灵祚永堪膺。
閒居潘岳苦职司,多病茂陵空支离。身不归去欲谁与,邑有流亡翻自嗤。
山中宿莽鸟雀怨,檐畔梅花冰雪知。寒江日暮美人远,极目高原有所思。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两首诗都有趣地运用重复的词语,表现一种回旋反复的美:第一首开头两句的第一字和第六字相同,第二首开头两句的第一字与第三字相同。王勃将陆与水相对,这是最普遍持久的对偶之一。在第一首诗中,诗人已经感伤于江水及其对离别的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但是他发现格外难以忍受的是陆地上的树,这些树遮断了他的视线,使他难于看到离去的朋友。在第二首诗中,王勃运用了一个十分普通的宫廷转喻来进行巧妙的议论:“谁说甲是真的(事实上甲是真的),因为乙(巧妙的构思)与甲相矛盾。”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
春去天涯雨,南留客影单。梁园裁赋好,遥送杏花寒。
长相思,路行难,玉关鸿雁何时还。张雾幄,捲云鬟,青灯夜未灭,翠被晓犹寒。
荏苒红颜镜中老,空闺日日望刀环。长相思,路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