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千里烟霞锦水头,五丁开得也风流。春装宝阙重重树,日照仙州万万楼。蛙似公孙虽不守,龙如诸葛亦须休。此中无限英雄鬼,应对江山各自羞。
猜你喜欢
展转攲孤枕,风帏信寂寥。涨江垂螮蝀,骤雨闹芭蕉。
道阻归期晚,年加记性销。故人衰飒尽,相望在行朝。
展转欹孤枕,风帏信寂寥。涨江垂螮蝀,骤雨闹芭蕉。
缥(piāo)缈(miǎo)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chóu)怅(chàng)。少年豪放。莫学衰(shuāi)翁(wēng)样。
小亭在高耸入云的山峰,隐隐约约浮现着。在千峰上独自叙述胸意,看那万里云烟如浪花般滚来,我与谁共同欣赏呢?
人已经老了,但情怀仍在。虽然思虑着万里山河,但也只能无奈的惆怅。少年啊,要胸怀豪情万丈,莫要学我这个老头子。
参考资料:
1、陶尔夫著.宋词今译:语文出版社,1995-07:154
缥缈:隐隐约约,亦因其高而之似可见似不可见,应题目中的“小亭”。危亭:《说文》:“危,高而惧也。”此言亭之高,应题目的“绝顶”,绝顶亭就是因所位置之高而命名。烟浪:烟云如浪,即云海。
天涯想:指恢复中原万里河山的梦想。衰翁:衰老之人。
起首一句径直点题。“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形容亭在绝顶,既高且小,从远处遥望,若隐若现;这是紧扣题中“绝顶小亭”来写的。危,高也;危亭即高亭,因为亭基在弁山绝顶,这是吴兴地区的最高峰。第二句由亭而写到人,应题目的“登”字。由于小亭位于“绝顶”,故登亭之人有“千峰上”之感。独登小亭,无人共赏,只有万里横江而过的波浪,渺茫无边无际。
上片末两句倒装,一则说北方大片失地,山河破碎,不堪赏玩;二则说因主战派不断受到排挤和打击,已找不到同心同德,一起去把失地收回,重建共赏的人。“万里”,喻其广远,指吴兴以北直至沦陷了的中原地区,此时宋室南渡已八个年头了。“烟浪”形容烟云如浪,与“万里”相应。北望中原,烟雾迷茫,不知恢复何日。“赏”字不只为了协韵,还含有预想失土恢复后登临赏览的意思内。“与谁同赏”即没有谁与之同赏,回应“独”字。“独”而推及“同赏”,“同赏”又感叹“与谁”;欢快味的“赏”字与压抑感的“独”字连翩而来,表现了作者心中此时的复杂情绪。
过片两句“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说自己人虽老了,情怀不变,还是以天下为己任,把国事放在心上,总在作着恢复中原那万里山河的计虑和打算,表现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这两句可联系词人身世来理解。“天涯想”,指有志恢复中原万里河山。年龄虽老,壮志未衰,“犹作”二字流露出“天涯想”的强烈感情。又想起此身闲居卞山,复出不知何日,独自登临送目,纵有豪情,也只能是“空惆怅”。“空惆怅”三个字收住了“天涯想”。一个“空”字把前面的一切想望都钩销掉了,又回到了无可奈何、孤独寂寞的境界,不免要表现出某些颓丧情绪。而胸中热情,又不甘心熄灭,便吩咐随侍的儿辈“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说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不要学习衰老之人的模样。是示人,也是律己。这里的“衰翁样”指的是“空惆怅”,借“少年豪放”借回复到“天涯想”的豪情壮志上去。“少年豪放”一句与第二句的“笑谈”二字相呼应,针线绵密。
这是一首小令词,篇幅不长,可是翻波作浪,曲折回旋地抒写了词人十分矛盾复杂的心绪。
山势欲压海,禅扃向此开。
鱼龙腥不到,日月影先来。
树色秋擎出,钟声浪答回。
何期乘吏役,暂此拂尘埃。
郑老曾为前代官,江湖相见独饥寒。
不道夜深霜露重,犹将玉笛倚阑干。
舟次蒙城驿,名山未暇登。归真闻有观,览古岂无朋。
小径松间入,危阑竹外凭。亭标三秀异,境胜万人称。
玉气朝凝润,霞光晓散澄。云房通曲密,蕊殿肃严凝。
济胜资佳具,扶颠藉老藤。未能忘臬兀,岂敢肆骄矜。
长啸孙登解,躬耕诸葛能。华林散鹿迹,断港聚渔罾。
九酝浮鹦鹉,三花覆毾㲪。潭清容可鉴,谷响语还应。
石上便清坐,松根称曲肱。愧予才潦倒,羡子思川腾。
扰扰磨旋蚁,营营棘止蝇。四三狙赋芋,九万海抟鹏。
独客仍疏懒,顽仙绝爱憎。行歌采芝曲,归理读书镫。
空谷怀佳士,孤云愧野僧。赋诗惭缪拙,聊以纪吾曾。
道学方勤绩,亨途渐致身。
苍天倾我泪,今日丧斯人。
弟子群经富,先生一语真。
发挥馀事业,何处不书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