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千骑骎骎簇画辀,高旌大盖五骅骝。
斋中酒美连翩醉,湖上花繁烂熳游。
鸡犬相闻通故里,旨甘绝奉晨羞。
祗应朝夕平津阁,得务君前立胜筹。
猜你喜欢
连年书剑过梅山,山上梅花识客颜。缥缈洞云元不改,驰驱人世未应閒。
为文敢谓堪题柱,建节宁誇独出关。为语峰头旧猿鹤,肯将名利扰区寰。
卧起何须改旧诗,名园幽兴白华滋。本无轩冕萦怀抱,遥寄秋风渡马迟。
蜀国富且庶,风俗矜浮薄。奢僭极珠贝,狂佚务娱乐。
虹桥吐飞泉,烟柳闭朱阁。烛影逐星沉,歌声和月落。
斗鸡破百万,呼卢纵大噱。游女白玉珰,骄马黄金络。
酒肆夜不扃,花市春惭怍。禾稼暮云连,纨绣淑气错。
熙熙三十年,光景倏如昨。天道本害盈,侈极祸必作。
当时布政者,罔思救民瘼。不能宣淳化,移风复俭约。
情性非方直,多为声色着。从欲窃虚誉,随性纵贪攫。
蚕食生灵肌,作威恣暴虐。佞罔天子听,所利唯剥削。
一方忿恨兴,千里攘臂跃。火气烘寒空,雪彩挥莲锷。
无人能却敌,何暇施击柝。害物黩货辈,皆为白刃烁。
瓦砾积台榭,荆棘迷城郭。里第锁苔芜,庭轩喧燕雀。
斗粟金帛市,束刍罗绮博。悲夫骄奢民,不能饱葵藿。
朝廷命元戎,帅师荡凶恶。虎旅一以至,枭巢一何弱。
燎毛焰晶荧,破竹锋熠爚。兵骄不可戢,杀人如戏谑。
悼耄皆丽诛,玉石何所度。未能剪强暴,争先谋剽掠。
良民生计空,赊死心陨穫。四野构豺狼,五亩孰耕凿。
黔首不安堵,炎如居鼎镬。出师不以律,馀孽何由却。
鄙夫炽蜂虿,寡术能笼络。边陲未肃清,胡颜食天爵。
世方尚奔竞,谁复振蹇谔。黄屋远万里,九重高寥廓。
时称多英雄,才岂无卫霍?近闻命良臣,拭目观奇略。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pín)茫茫鹧(zhè)鸪(gū)飞。
秋天的湘江风平浪静,宽广无际,江上月落时出外的人乘船而去。
送人出外,我还得回去,面对茫茫的白蘋和翻飞的鹧鸪,我惆怅无限。
参考资料:
1、金文.语文教学大纲重点推荐篇目2读破好唐诗.西安市: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年:159页2、《少年成长必读中外名著丛书》编委会.中国文学名著唐诗第2版.延吉市: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141页
潮:指波涛。发:出发。
白蘋:一种植物。鹧鸪:鸟名,叫声如“行不得也,哥哥”,听之悲切。
这首诗,寓新语于古风,写来浅白轻灵而富于情韵。诗的首句先点染秋日湘江的景色。秋日湘江,无风无浪,放眼望去,更显得江面开阔。七个字中出现两个“水”字,这是诗词中常见的“同字”手法。前一个“湘水”,点明送行的地点,后一个“秋水”,点明时令正是使离人善感的秋天,笔意轻捷而富变化。联系全诗送别的情境来理解,秋江的无潮正反衬出诗人心潮难平;秋江的开阔正反照出诗人心情的愁苦抑郁。次句“湘中月落行人发”,具体交代送行的时间,是玉兔已沉、晨光熹微的黎明时分。第一句着重写空间,第二句着重写时间,而且,次句开始的“湘中”和首句开始的“湘水”,“湘”字重复,不仅加浓了地方色彩的渲染,也增强了音韵的回环往复之美。
流利自然,是乐府诗的特色之一,而在句式上用了长短句,是获得流利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首诗的后半首就是这样。“送人发,送人归”,以“顶针”格的修辞手法紧承第二句,前后连用三个“人”字,两个“送”字,两个“发”字,加强了诗的行云流水回旋复沓的旋律,而加上“发”与“归”的渐行渐远的进层描写,就对送别的意绪作了回环往复的充分渲染。如果说,前面两个七字句弹奏的还是平和舒缓的曲调,那么,“送人发,送人归”,则为变奏之声,急管繁弦,就“凄凄不似向前声”了。最后一句是写斯人已去的情景。“白蘋茫茫”是江上所见,回应开篇对秋江的描给,诗人伫立江边遥望征帆远去的伤感情态,见于言外;“鹧鸪飞”是写江边所闻,和茫茫的白蘋动静互映,那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鸣,仿佛更深微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和怅惘。这种以景结情的落句,更给读者以无穷的意味。
这首诗描述湘江畔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无比惆怅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浅白而情韵丰富。
夜宿华严堂,晨探吕公洞。悬梯喷飞雪,流泉伏螮蝀。
星流坠幽壑,俯视势若动。僧房云作关,禅宇石为栋。
雷轰苍崖裂,雾压翠峦重。老衲炊黄梁,停午具清供。
毋疑邯郸生,至人久无梦。
南酒应怜未归客。
滟潭澄碧见师心,我欲穷源何处寻。
万壑松风酬夜讽,一犁花雨发春吟。
不妨契阔三年别,却得留连数日阴。
竹外小桃开也未,灵云应已久披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