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东岩初解缆,南浦遂离群。出没同洲岛,沿洄异渚濆。
风烟犹可望,歌笑浩难闻。路转青山合,峰回白日曛。
奔涛上漫漫,积水下沄沄.倏忽犹疑及,差池复两分。
离离间远树,蔼蔼没遥氛。地上巴陵道,星连牛斗文。
孤狖啼寒月,哀鸿叫断云。仙舟不可见,摇思坐氛氲。
猜你喜欢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fù)蛇一螫(shì)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大丈夫何尝没有滔滔眼泪,只是不愿在离别时涕泗横流。
面对离酒慷慨高歌挥舞长剑,耻如一般游子模样满脸离愁。
一旦被蝮蛇螫伤手腕之后,当断手臂就断壮士决不踌躇。
既然决心闯荡天下建功立业,离别家常便饭何须叹息怨尤。
参考资料:
1、隋慧娟.《唐诗宋词》导读.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61-162页.
2、宁宗一陶慕宁.千编经典诗词曲唐诗.郑州市: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829页.
3、蒋孟豪.中国历代古典诗歌精品选译.重庆市:重庆出版社,2006年:228-229页.
杖剑:同“仗剑”,持剑。尊:酒器。游子颜:游子往往因去国怀乡而心情欠佳,面带愁容。
蝮蛇:一种奇毒的蛇。螫:毒虫刺人。解腕:斩断手腕。
志:立志,志向。
这首诗,叙离别而全无依依不舍的离愁别怨,写得慷慨激昂,议论滔滔,形象丰满,别具一格。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下笔挺拔刚健,调子高昂,一扫送别诗的老套,生动地勾勒出主人公性格的坚强刚毅,真有一种“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的气势,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彩笔浓墨描画出大丈夫的壮伟形象。威武潇酒,胸怀开阔,风度不凡,气宇轩昂,仿佛是壮士奔赴战场前的杖剑壮别,充满着豪情。
颈联运用成语,描述大丈夫的人生观。“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本意是说,毒蛇咬手后,为了不让蛇毒攻心而致死,壮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斩断,以去患除毒,保全生命。作者在这里形象地体现出壮士为了事业的胜利和理想的实现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颈联如此拓开,有力地烘托出尾联揭示的中心思想。“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尾联两句,总束前文,点明壮士怀抱强烈的建功立业的志向,为达此目的,甚至不惜“解腕”。那么,眼前的离别在他的心目中自然不算一回事了,根本不值得叹息。
此诗以议论为诗,由于诗中的议论充满感情色彩,“带情韵以行”,所以写得生动、鲜明、激昂、雄奇,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万古仙岩两羽衣,一瓢秋水送将归。欲知后夜相思梦,月满空山鹤与飞。
玄宫云气暖,玉瓶春酒香。乱山碧霞里,锦幛相低昂。
青童奏仙歌,半空鸾鹄翔。飘飘兴方逸,奕奕思何长。
便呼张仲蔚,尔来共衔觞。吕生褒衣人,置之亦何妨。
谑浪古松下,攲倾琪树傍。惟兹遂真性,谁复笑楚狂。
嵩高两道士,亦来与徜徉。劝我餐金波,遗以辟谷方。
于时政酣畅,仰观天茫茫。不暇谭玄理,邀之入醉乡。
金蕊初开玉露凉,百花洲上点秋光。范公遗谱知多少,应共香橙一色黄。
忆昔嘈嘈来拜经,秋灯秋雨苦吟声。
如今秋雨秋灯夜,大半当年犹未生。
瀑布声中洗面尘,洞花沚草自然春。欲攀绝壁无根地,且趁孤云未老身。
堕险啼厓皆韵事,倚松坐石想幽人。飞仙巳蜕茅龙死,留得青山一壑鳞。
文犀高绾鬓如鸦,玉立亭亭引盼斜。却向晚风歌一阕,楼前妒杀海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