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惊飞失势粉墙高,好个声音好羽毛。
小婢不须催柘弹,且从枝上吃樱桃。
猜你喜欢
春晚雨时晴,隔檐山鸟鸣。留连因共话,拓落又閒行。
不选呢喃语,从教格磔声。酒来谁可饮,吾亦小诗成。
山鸟啁啾水一涯,隔山薄雾俨笼纱。早寒到袂多冬意,小朵宜瓶爱晚花。
场圃相娱官似隐,米盐自贵国逾奢。阅墙禦侮皆兄弟,莫问豺狼问豕蛇。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zhà)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jiē)飞。
梨花自然比白雪艳丽,清冷的样子也赛过雪花,它散发出的香气一下就侵入衣服里。
春风请继续吹动它的花瓣,希望这美丽的花朵能飘落在皇宫大殿的玉石台阶上。
本站。
冷艳:形容梨花洁白如雪,冰冷艳丽。欺:胜过。乍:突然。入衣:指香气浸透衣服。
莫定:不要静止。玉阶:宫殿前光洁似玉的石阶。
此诗里用梨花的洁白形容诗人自己清廉的品德,用象征的手法表露了自己希望受到重视的心情。梨花的洁白人们素有所闻,梨花的清香在北方人也不陌生。左掖梨花,皇宫里的梨花,用来形容诗人,非常恰当。
此诗起句的重笔落在“冷艳”二字上,“冷”字写出了梨花的冰肌玉骨,透出了一股逼人的凛然之气。以“冷”修饰“艳”,则写出了梨花的洁白晶莹,明丽脱俗,也就自必胜过平凡的白雪了。这句中的“白雪”既是比喻,更是衬托,衬托出了梨花超凡脱俗的美质。承句稍稍变换了角度,从比较静观地观察,到物我更深一层地交融。微风过处,那若有若无的清新花气,蓦地飘进衣巾,仿佛花香亦有情。梨花这样的芬芳多情,因此作者要寄语春风,莫让梨花自开自落、悄无声息,请把它吹向皇宫的玉阶去。
中国古典诗歌受正统思想的影响,一般都难脱“言志”的窠臼,这首诗也不例外。首句看似写梨花的美质,实则暗寓自己过人的才华,高洁的品质。第二句与《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诗意相通,写怀高才而渴望遇明君。接下来转以春风喻皇恩,作者认为自己品质高洁,正如冷艳欺雪的梨花。结句暗示自己不甘冷落,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和提拔,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丘为是一位善写山水田园作品的诗人。山水派诗人写景写物自然有山水画一样的韵味。这里写洁白的梨花,是用白雪来比较,用实物体现对象的特质,在古诗词里比较常见,这里也是这样的。雪花的洁白似乎无物可比,连梅花也比不上,可诗人认为梨花的白就超过了雪花。也许这是诗人的骄傲所致,但是梨花的清高与超然到底是一见阳光就会融化的雪花有所不及的。诗人或许这样想,因为梨花太纯洁,太洁白,所以给人冷漠的印象,但这正是它可贵的地方,如果它让人觉得孤高了,那么它散发的幽香应该能弥补吧。所以诗人希望君主能知道梨花的优点,其实也就是诗人自己的优点,从而能使诗人实现报效国家的理想。春风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是欣赏梨花的,用春风来比喻君主,也不是生僻的用法,使君主显得亲切了许多。
玉烛将成岁,封人亦自歌。八方沾圣泽,异亩发嘉禾。共秀芳何远,连茎瑞且多。颖低甘露滴,影乱惠风过。表稔由神化,为祥识气和。因知兴嗣岁,王道旧无颇。
前年郭法曹,寓直经略院。同时幕府归,独送两秋燕。
新书满百帙,铅椠老不倦。他时淮南子,试为离骚传。
莫论离龙坎虑,休言赤髓黄芽。勿谈搬运紫河车。不说婴娇女姹。绝虑忘机最妙,澄神养浩尤佳。无为无作路无差。豁达灵根无价。
采莲溪上女,舟小怯摇风。惊起鸳鸯宿,水云撩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