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衰鬓辞馀秩,秋风入故园。结茅成暖室,汲井及清源。
邻里桑麻接,儿童笑语喧。终朝非役役,聊寄远人言。
猜你喜欢
烟霞(xiá)春旦赏,松竹故年心。
断山疑画障,悬溜(liū)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
闲居饶酒赋(fù),随兴欲抽簪(zān)。
郊外院子里烟雾云霞蒸腾的春光,已被我早早欣赏到了。那青翠的松树和竹子,已经寄托了我多年的心愿。
断裂的山崖,好像有图画的屏风。悬崖上飞流直下的山泉,发出了弹琴一样动听的响声。
南亭周围的草都长满了,由于花开叶茂,北院显得更幽深了。
不问世事,闲居有很多乐趣,可以尽兴饮酒赋诗。为了追求这种乐趣,我打算弃官归隐。
参考资料:
1、倪木兴.初唐四杰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28-29页
2、马庆洲李飞跃郭金雪.初唐四杰:中华书局,2010年:37页
郊园:城外的园林。即事,以目前事物为题材作诗。春旦:春天的早晨。旦,一作“早”。松竹:松与竹,喻坚贞的节操。故年心:多年的心愿。
断山:陡峭壁立的高山。画障:有图画的屏风。悬溜:山泉。泻:从上而下流。鸣琴:琴声,喻泉声。
南亭:南边亭子。开:一作“浓”。北院:北面的庭院。
饶:多。酒赋:指喜好饮酒赋诗。抽簪:谓弃官引退。古时作官的人,须束发整冠,用簪连冠于发,故称引退为“抽簪”。簪,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
这首描写春天的诗写得清新自然、开合有度。全诗不仅仅局限于客观地描写景色,而是更多地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感受,正如刘勰所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
首联表明诗人的心迹,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描写春天,吟咏春天。颔联描写春天的山景、山泉,用画障、鸣琴作比,用“疑”这个表示作者主观感受的词连接,说明两者之间极为相似。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色彩、声音的词语,但处处充满艳丽的颜色、动听的音乐;虽然是侧面描写,但比正面描写更能激发想象力,更加兴趣盎然。颈联转入正面描写春天的花草,用“合”、“深”二词渲染春天无处不在,春天的勃勃生机尽现眼前。尾联写诗人游春后的感受,与首联相照应,也抒发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想要回归田园的心志。
整体来看,全诗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首尾呼应,前后勾连。与其他只作正面描写的诗比起来,如唐代王涯的诗“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在绿波中”(《春游曲》),此诗更加含蓄新颖、耐人寻味。全诗通过描写迷人的满园春色,抒发了诗人想要弃官回归山园的愿望。
芦梢向晓战秋风,浦口寒潮尚未通。日出岸沙多细穴,白虾青蟹走无穷。
闻唱梅花落,江南春意深。更传千里外,来入越人吟。
弱干红妆倚,繁香翠羽寻。庭中自公日,歌舞向芳阴。
梅院重门掩,遥遥歌吹边。庭深人不见,春至曲能传。
花落弹棋处,香来荐枕前。使君停五马,行乐此中偏。
争枝乌鹊寻常见,探水舂锄几度过。窃荷化工馀日月,懒追炎海旧风波。
池萍鱼戏金淩乱,露槿蝉鸣笛应和。避暑谩誇公主洞,岂知清韵竹林多。
紫河变鍊红霞散,翠液煎研碧玉英。金籍真人天上合,盐车病骥轭前惊。
愁肠欲转蛟龙吼,醉眼初开日月明。唯有思君治不得,膏销雪尽意还生。
大块劳生亦可吁,解言佚我漆园癯。东家尝记老吾老,西洛请师迂叟迂。
于谨延年还可杖,孔光灵寿不须扶。劝君早作菟裘计,太半归来雪满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