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锦帐为郎日,金门待诏时。杨宫先上赋,柏殿几连诗。
瞬息琴歌断,凄凉箫挽悲。那堪霸陵岸,回首望京师。
宅兆西陵上,平生雅志从。城临丹阙近,山望白云重。
会葬知元伯,看碑识蔡邕。无由接神理,挥涕向青松。
常时好宾客,永日对弦歌。是日归泉下,伤心无奈何。
墓庭人已散,祭处鸟来过。碑石生苔藓,荣名岂复多。
猜你喜欢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huán)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lán)叩玉钗(chāi)。
相逢时你默默不语,像一朵芙蓉,在秋雨中轻颤。容颜娇羞而红润,凤翘斜插在你的鬟间。
等到想要低声唤你,又怕深情凝望,叫别人看见。想要一诉离愁,可你已转过身去,只能拔下玉钗在回阑轻叩。
参考资料:
1、苏樱.纳兰词典评:银夏出版社,2010/10:13-15,254-255
2、张秉戍.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06-01:230-261
芙蓉:又称为“荷”、“莲”。这里刻画了一位如荷般美丽、和谐、恬静的女子。小晕红潮:谓脸色微微泛起了红晕。鬟:总发也。凤翘:古代女子凤形的头饰。
直为:只是由于……。 凝情:深细而浓烈的感情。回阑:曲折的栏干。阑,同“栏”。
小令一般用作抒情,用作描写人物则是少见,且是极为困难的。而这首词,却以精炼的笔触,描摹了一位多情的可爱的少女的形象。词的上片侧重静态的刻画,写出了少女外貌的美丽动人。下片侧重于动态的摩画,将其一刹那间复杂娇羞的心理表现的惟妙惟肖。全篇情景俱到,形神俱佳,生动感人。
上阕开头四字便采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幅紧扣心弦,相爱者偶然相遇,心事却难以诉说,只能四目交投,默默远走的场景。这种神态,恰是人物内心矛盾的真切表达,尽见苦闷之状。第二句通过细节描写写情人貌美好像一朵带露的芙蓉一样摇曳生姿,后二句是描摹美人突然间脸飞红晕,抖动的玉钗泄露了心事。恰是一幅静态人物素描。下阕承接上文:乍一相逢,再难见面,“待将低唤”,可是声音还未出口,又咽了回去。只因“恐人见”。可如此分开又心存不甘,于是抓紧时间,转过回廊,在不显眼的地方轻叩玉钗。这暗示的举动,在满是温情的心中又深蕴着万般无奈的凄苦,那是心上不变的暗号,容若知道,她也知道。其实有时候,绝了心念,也不是坏事。
这首词在艺术性上的成就,首先是人物描写的成功,塑造了一个含羞少女的形象。先写肖像,她是那么可爱,简直就是一朵带雨滴的荷花,脸庞羞得泛起红潮,就更加妩媚迷人。乍一相逢,机会难得,有多少话要互相诉说,但又怕别人看见,只好匆匆离开。动作描写,生动再现了少女轻叩玉钗的举动,不是轻佻,而是少女内心复杂活动排解矛盾后做出的重大决定,即情定终生。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少女复杂的内心世界。
其次是环境描写,把人物限定在回廊的一个典型的环境里,使这场会面更加难忘。就是在这个回廊里,他们幽情暗结。也许是初恋使人难以忘怀,在《虞美人》一词中他写有“回廊一寸相思地”;在《红窗月》中写有“犹记回廊影里誓生生”。因此,回廊也就成为这首词的一个重要意象。
家在涛江欲尽头,结茅宁为乐休休。
达人自得一经趣,游子空怀千岁忧。
坐对圣贤唯酒适,身凭形影以诗酬。
公今非遁元无闷,要把韦编续圣丘。
南岳之干,钟山之铜。应机命中,获隼高墉。
铜芝盖,铜芝盖,缥缈结祥烟。碧柰□开忉利市,紫阳宫近夜摩天。
一枕小游仙。
岂有移文向北山,孤飞倦鸟自知还。远惭弘景无仙骨,真觉维摩有病颜。
隐士新衔聊可署,狂奴故态不须删。朝衫脱后身加健,别有高堂舞袖斑。
琅玕转景苍虬立,露脚斜飞冷光湿。
人归芳草恨苕苕,剑佩生寒秋水涩。
离离箕斗正相望,交流帐合金波入。
风前摇袂思沉沉,雷云不动蛟龙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