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洞天真侣昔曾逢,西岳今居第几峰。
峰顶他时教我认,相招须把碧芙蓉。
殷勤不为学烧金,道侣惟应识此心。
雪里千山访君易,微微鹿迹入深林。
猜你喜欢
采药求仙碧海东,客行重入故乡中。铜盘露滴三秋月,玉杵霜飞五夜风。
榕叶尽从来后老,桃花只是去时红。南真奕世多仙气,衡岳峰头几岁逢。
独向山中见,今朝又别离。一心无挂住,万里独何之。
到处绝烟火,逢人话古时。此行无弟子,白犬自相随。
万古澜溪上,无风浪拍空。
路穷桥断处,看子展神通。
昔日山前寺,兵余扫地空。
汝今能协力,真是宝林通。
城上风威(wēi)冷,江中水气寒。
戎(róng)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城上军威使人望而生畏,连江中的水都似乎杀气腾腾。
现在,我身穿军装准备战斗,等到平定了天下时,一定载歌载舞进入长安京城。
参考资料:
1、卢如山.绝句选译: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7
风威:军威。险:望而生畏的意思。水气:指杀气。寒:不寒而栗。
戎衣:即军装。定:平定。歌舞:载歌载舞。长安:唐的都城。
诗歌以对句起兴,在深秋的一个清晨,诗人登上了广陵城楼,纵目远望,浮思遐想。此刻楼高风急,江雾浓重,风雨潇潇。“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两句写深秋景色,城上冷风飕飕,江中水气寒冷,好一派肃杀景象。诗句晓畅隽永,看似质朴平易不着笔力。诗人借用了《梁书·元帝纪》中“信与江水同流,气与寒风共愤”的典故,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同仇敌忾的豪情与激愤。充分表现临战前的紧张、肃穆、庄严的气氛和将士们的进取、希望和信心。此二句营造一个“风冷水寒”的悲剧氛围,与“风潇潇兮易水寒”一样,给人以慷慨悲壮苍凉激越的感受。诗的三四句写诗人对讨武战争必胜的信心。第三句诗“戎衣何日定”,“何日”意为“总有一天”,以否定式表肯定,必胜之心力透纸背。这句诗借周武王讨伐殷纣王的故事隐喻李敬业讨伐武则天是以有道伐无道,说明“匡复”是正义的,顺应民心、天意的,因此也必定是会胜利的。诗的最后一句,“歌舞入长安”,水到渠成轻松自然地作了结尾,表现出诗人必胜的信念及勇往直前,不成功则成仁的彻底反抗精神和大无畏气概。
这首诗工于用典且浑然一体,增强了诗的深度和概括力。这首小诗,属对工整,语言朴实,音韵和谐流畅。若将此诗的意境分而析之,不难发现,此诗所描述的是“风冷水寒”的清冷之境,而“戎衣歌舞”所体现的却是诗人的满腔热情和雄心,这一“冷”一“热”对比,映衬,赋予了此诗特有的魅力。
君不见鲁阳挥戈回白日,又不见耿恭拜井飞泉出。
精诚自古格皇天,如响应声非异术。长江鲤鱼龙伯臣,三十六鳞红锦匀。
枕丁尾丙宫渊沦,乘驾潮汐扶桑津。天怜孝子孝不匮,特敕水官宣德意。
玄冰跃出双赤鲩,顷刻寒谷生春温。之子高堂发如絮,每怀古人心是慕。
中庭凿池专种鱼,鱼行圉圉随陶朱。晨昏膳羞不远索,翠韭金橙绘肥白。
中妇奉飧少妇进,大儿登歌小儿拍。合欢花开庭草芳,忘忧花开池水光。
凌晨上马出门去,彩袖披拂金炉香。薄暮言归拜堂所,何况有鱼甘且旨。
忠孝由来同一轨,努力担台焕青史。
蜀郡路漫漫,梁州过七盘。二人来信宿,一县醉衣冠。
谿逼春衫冷,林交宴席寒。西南如喷酒,遥向雨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