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见说东征计决然,梦魂迎马去翩翩。遥怜迢递荒村路,幸对温和此日天。
意厚但青贫友眼,装轻肯赤仆夫肩。书编酒盏蒲团坐,预拟中宵未放眠。
猜你喜欢
心间事,说与他。动不动早言两罢。罢字儿碜(chěn)可可你道是耍,我心里怕那不怕?
把心事都说给他听,他听了,动不动就先说两人还是分手作罢。分手作罢是你亲口说的,现在你又说是跟我开玩笑。我心里是该怕还是不怕呢?
参考资料:
1、尚儒编注.元曲三百首.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5年:83
早言:先说,就说。两罢:谓双方拉倒,断绝恋爱关系。碜可可:凄惨可怕的样子。耍:开玩笑。
这首小令,作者截取了青年男女恋爱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进行描写,拟一个女子的口吻诉说她的内心忧虑,极富情趣。
“心间事,说与他。动不动早言两罢。”这个女子对她的恋人爱得非常深,把心里话全掏出来告诉他。可是那个男子却动不动就提出分手。但女主人公把爱情看得十分纯洁,容不得半点沙子。“罢字儿碜可可你道是耍,我心里怕那不怕?”听了恋人一句难定真假的话,便吓成这样样子,生动地表现了这个恋爱中的女子对爱情的认真态度,体现了她的天真与纯洁。
这支小令感情淳朴,人物情态生动,心理描写细致逼真,读来快人耳目。
长日蝉声嘒嘒来,南风徐度水潆洄。数声仙梵云中起,人在清凉宝月台。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首联扣题起兴,由听到吹笛声而引发感怀。秋山静寂,皓月悬空,清风萧瑟,横笛数声,牵动万千愁思。《风俗通》说:“笛,涤也,所以涤邪秽,纳之雅正也。”在山水、羁旅诗中,笛有着广泛的表情达意的动能,最常见的是牵引怀乡的情愫。又《乐府杂录》载:笛者,羌乐也。古笛曲广为流传的有《落梅花》、《折杨柳》、《关山月》等,皆为思乡之作。月明风清的秋夜,本是适于亲人故友欢会的良辰美景,而今夜,这凄恻哀伤、声声彻耳的“断肠声”,却只能使人更感寥落、凄清了。“谁家”两字,以问语写听者“我”的感受,情味悠远。“巧作”一词,是言吹笛之人吹奏技巧的高妙,似乎把“我”的满怀乡愁,都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了。这一设问陡起波澜,借他人之笛音写自己之乡思,极具共鸣感。
颔联紧承首句之“风”“月”二字写,虚实相生。一写声象,“律吕相和切”照应上句的“巧”字,写笛音之悠扬宛转,这是写实;一写景象,“月傍关山”,写明月映照关山的图景,诗人在缠绵悱恻的笛音中神游万里关山,思绪如同这澄澈如水的月光漫漶开去,这是虚写。“律吕”又作“吕律”,中国古代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总称“六吕”、“六律”,简称“律吕”。此处代指柔婉、和谐的笛音。“几处明”三字下得奇巧,“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照关山,自有明暗、浓淡之别;而以“几处”问之,实则是人心的悲喜甘苦之反映。
颈联由“关山”二字再次衍发联想。上句遥想当此中宵月明之际,胡骑行军北归的场景;下句是写诗人听了这笛曲之后,萌生出南行的愿望。上下对仗工稳,由远及近,以胡人之北归来映衬“我”的思乡之切。明朝李东阳的《麓堂诗话》说这两句“清绝”,主要是就此联意境的清幽、窈眇而言的。在古诗中,月色、笛声、江南常连缀一起,表达幽怨的乡思之情。如唐代诗人李益的《春夜闻笛》:“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尾联道出全诗主旨,“故园杨柳今摇落”是客居异乡的诗人对“故园”风景的悬揣,想必在如此萧瑟的清秋时节,杨柳早已枯黄、零落了;可是“我”,还不能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这是以杨柳之衰映衬自己的迟暮之悲。结句以反问收束,如何在忧愁的煎熬中度此余生呢?这一自问,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全诗善用烘云托月之法,由闻笛入手,多方铺垫,反复渲染,逐层推进,沉郁顿挫。诚如清·吴乔《答万季墅诗问》之谓:“……前六句皆兴,末二句方是赋,意只在‘故园愁'三字耳。”值得注意的是,此诗多用问句,或兴感、或写景、或抒情,将乡愁国忧与感时伤世之情表达得尤为酣畅。
衲僧命脉顶门眼,点著无端头角生。
犹幸家园田地稳,得深耕处且深耕。
厕中鼠,为犬苦,仓中鼠,居大庑,人生要贵审所处。
一朝得志取卿相,奈何乃与赵高伍。行督责,殊不经,夷三族,具五刑,阿意求容终无成。
雄鸡自断尾,所愿不为牺。富贵苟已极,税驾安能知?
出东门,牵黄犬,逐狡兔,兴不浅。回首顾中子,涕泣知难免。
呜吁何不审所处,得勿见笑厕中鼠。
圣朝中兴六十年,君家文武何联翩!先王剑履冠麟阁,後嗣簪橐陪甘泉。
流传到君愈卓荦,投我千篇皆杰作。
未分玉帐万貔貅,且擅诗人一丘壑。
尔来士气日靡靡,文章光焰伏不起。
君今已似骥千云,更看他年鲲击水。
外写龙鸾质,中含日月辉。
帝家金错重,人世玉荣稀。
掩匣隋珠秘,开奁赵璧归。
不须矜百炼,轩鉴洞幽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