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端笏事龙楼,思闲辄告休。新调赭白马,暂试黑貂裘。
珠履迎佳客,金钱与莫愁。座中豪贵满,谁道不风流。
猜你喜欢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全词艺术特色,至少有六点值得推介:
一是咏今叹古,在上片极力渲染当下“端午”诸种盛况,却重在下片“感怀”,“借古”而“启今”也。
二是动静结合,“缠臂”、“纸鸢舞”、“香飘”、“对酒”、“争渡”、“呐喊”、“凭吊”、“诵君赋”、“吞楚”、“垂涕”、“对泣”等是为“动”,“虎符”、“粽叶”、“艾蒲”、“青翠”、“新亭”、“陵阳”等是为“静”;动与静自然转合,在“动”与“静”的变化之中,历史的车轮已经走过千年。
三是明暗结合,明写屈原,直接抨击楚王“昏庸”,暗讽时政,锋芒指北宋王朝,将苏轼自己的爱恨情仇寓于其间,却不露痕迹。
四是虚实相间,叙说眼前庆祝端午诸景,是“实”;感怀屈原悲苦仇怨的往事为“虚”;“虚”写屈原,实及自己,慨古人之忧,发今人之叹。
五是前呼后应,前有“辟邪”之“虎符缠臂”、“艾蒲青翠”,后有“怀王昏聩”、“新亭对泣”;似乎旧恶未去,新恶难除。前有“香飘十里”,后有“湘累已逝”;前有“诵君赋”,后应“断肠句”。
六是词中有景,景色如画,画里“有话”。且看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童之臂、门之艾、菖蒲之剑、风筝漫舞、对酒当歌、龙舟竞发、诵君之赋,哪个不是美轮美奂的图画?再看下片,怀王之昏、秦之吞楚、异客垂涕、新亭对泣、汨罗江渚,哪一个不是再现历史的沧桑?这些词中之境,如诗如画,一唱三叹,色香味俱全,岂非神来之笔?
伽蓝头,尔何不生庄严香界,忉利梵天,雪山之顶,鹫岭之巅。
亲见世尊定后禅,木樨花发共馥郁,菩提树影同连蜷。
伽蓝头,来何由,得非仙风吹实落炎州。坐使交梨火枣忽无色,瑶草琪花皆生愁。
色香味,无与俦,伽蓝头。
世事虽穷道不穷,金声犹振鲁王宫。看书极探天人理,下笔全侔造化功。
未洒后尘心有赘,忽惊前哲坐生风。六经依旧垂天地,千载秦灰散劫空。
昨日初收梅雨天,青空四幕碧光圆。微风引袂分溪草,断嶂当眉露岳莲。
片石偶然留太古,同心无待问他年。斜晖已长青松影,尚惜苔茸映绿烟。
丧乱秋风起,吾邦尔独回。徒伤羁鸟赋,不见钓龙台。
少谷芝仍茁,南昌角正哀。建安七子下,流落仲宣才。
潦倒青溪上,閒随放宕缘。请谁留白日,任我钓青天。
酒舞长蓑烂,花簪破笠圆。醉归扶不远,家只小东烟。
偶然恋云萝,移居向山泽。悠游三亩园,昕夕对木石。
虞山一角青,时露太古色。猿狖当僮仆,花药侍巾舄。
岂轻人爵荣,习静自成癖。君看虞罗旁,何碍沙鸥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