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客思听蛩嗟,秋怀似乱砂。剑头悬日影,蝇鼻落灯花。
天外归鸿断,漳南别路赊。闻君同旅舍,几得梦还家。
猜你喜欢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chà)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jī)思浓。
汉代白马驮经的事早已过去,只剩下断碑和残破的古庙留下遗迹。
这茅草房上吹起了萧瑟的秋风,一夜的浙沥秋雨给人带来了多少别思离情。
参考资料:
1、肃静,阿华编,中国名胜风光诗词选,中国书店,1992.01,第84页
2、王曙著,新编唐诗故事集黄河长江亲情篇,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第193页
白马驮经:传说汉明帝遗使去天竺(今印度)求佛法,有天竺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至洛阳,同时有白马驮经而来,故所建佛寺名白马寺,白马驮经即指此事。刹:佛寺。
萧萧:风声。羁思:即羁旅之思。在外做客思念故乡的心情。
诗先写入白马寺时所见所感。作者从眼前的断碑残刹想起白马驮经的往昔盛事,一“空”一“见”的鲜明对比,极为准确地传达出他当时的感伤情绪,从中透露出浓郁的时代气息。接着,抒写宿白马寺的感受。破旧的茅屋,萧萧的秋风,沙沙的雨声。触发起作者思乡念亲的愁情;在这环境的演染与衬托下,“浓”字就显得极为自然而突出。至此,伤时之恨,身世之感、羁旅之愁在诗中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因而使此诗成为继《枫桥夜泊》后的又一写愁名篇。对比《宿白马寺》和《枫桥夜泊》两首诗,可以发现两者有共同之处:两者写的都是秋天,前者为“秋风起”,后者为“霜满天”;两者均写到夜晚,前者为“一夜雨声”,后者为“江枫渔火”;两者都写到愁苦,前者为“羁思浓”,后者为“对愁眠”。
河山变色雕梁毁。未忘前游地。了无凭藉苦经营。至竟绸缪隔岁看巢成。
天涯尽处多风雨。双剪冲寒去。不随鸿鹄慕高翔。长是呢喃商略驻春光。
高月弄明色,惠风扬远心。西溪水流浅,香坞春光深。
我友欲归隐,结庐在峰阴。因思饭僧后,卧看梅花林。
流莺恰恰声盈路。且随梦寻芳去。只觉兰风吹暗度。
衣香人影,酒边灯底,尽是销魂处。
烟花最好三春暮。丽景迷人谱新句。试问青山应肯许。
飞花片片,谁家擪笛,还逐沙头雨。
雪片横飞日影随,阴晴错出使人疑。村中贲节纷纭过,门外酬劳步履崎。
吟友既亡无伴侣,眇躬默坐悔迁移。书生夙习难抛弃,字得窗光便叫奇。
皇居不远故侯园,棨戟遥临相国尊。松菊有情还有约,池台非郭亦非村。
紫殿晴云吟细浦,碧霄鸣鹤倚层轩。凭高授简多材杰,衣被何人独感恩。
忆昔承恩入选曹,大夫从事独贤劳。六年共署联衙纸,几度同燃继晷膏。
疏傅清名照汗简,屈平哀思满离骚。升沉自古应难料,且对芳筵醉碧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