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桥官树绿无英,袖手东风日正长。
料理只今谁到我,只宜煎茗坐僧房。
猜你喜欢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téng)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lú)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yǐ)。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参考资料:
1、杨合林.李清照集[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社,1999.
2、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藤床:藤条编织的床。纸帐:茧纸做的帐子。佳思:好心情。沉香:薰香的一种。玉炉:玉制的香炉或是香炉的代称。三弄:即“梅花三弄”,古代笛由名,或称“梅花引”。梅心惊破:指梅花闻笛而心伤。春情意:喻指当年夫妻情深。
萧萧地:淅淅沥沥。地,语助词。吹箫人去:此言其夫赵明诚之去世。肠断:这里形容因丧夫而悲伤之极。一枝折得三句:化用陆凯《赠范晔》诗意。折梅相送,丈夫故去,所以说没人堪寄。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以汉代横吹曲中的《梅花落》照应咏梅的命题,让人联想到园中的梅花,好像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春天的消息。然“梅心惊破”一语更奇,不仅说明词人语言的运用上有所发展,而且显示出她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刹那的波澜,然而意思很含蓄。闻笛怀人,因梅思春,她词中是不止一次用过。这是一歇拍,词从这一句开始自然地过渡到下片,上片主要写自己的凄冷孤苦,下片则着重写对爱侣赵明诚的思念。
下阕正面抒写悼亡之情,词境由晴而雨,跌宕之中意脉相续。“小风”句,将外境与内境融为一体。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层次鲜明,步步开掘,愈写愈深刻;但为什么“无佳思”,为什么“情怀如水”和泪下千行,却没有言明。直至“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才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吹箫人去”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典故,见《列仙传》。这里的“吹箫人”是说箫史,比拟赵明诚。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她倚阑同赏呢?词人回想当年循城远览,踏雪寻梅的情景,心中不由怆然感伤。
结尾三句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深重的哀思。陆凯当年思念远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花赋诗以赠。可是词人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其中“人间天上”一语,写尽了寻觅苦:“没个人堪寄”,写尽了怅然若失之伤。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却缭绕不绝。
这首词妙在化用典故,婉若已出;咏梅悼亡,浑然一体;口语入词,以俗写雅,独树一枝。
江湖牢落叹蘧年,说着乾淳泪泫然。
折桂昔为天上客,餐松今作洞中仙。
南窗寄傲陶元亮,东海归来鲁仲连。
紫凤天吴颠倒褐,抱琴又泛楚江船。
十二城中百日留,来逢初夏去逢秋。涂山今夜团圆月,犹送清光照马头。
秋风高兴落丘园,谢事欣承帝语温。潜邸十年思旧学,归途三锡荷殊恩。
滇池钓月逢溪友,玉案寻春长竹孙。休羡汉家疏傅去,祖筵今日盛都门。
与君同志复同州,少日论文放一头。
孝子忧亲双鬓白,痴儿了事一生愁。
凌云意气须臾尽,积岁声名取次休。
赖明遗编留史笔,几回废卷泪横流。
君不见凤之雏,骥之子,潘家岐哥无乃是。鹤溪仙子降英灵,雁荡名山钟秀美。
颜色纯明白玉璞,精神皎洁秋江水。胸中之气已吞牛,开眼睛光如虎视。
此儿奇绝非常儿,小子观人盖多矣。宁非汉代偷桃朔,别是唐家谪仙李。
愚知先生百不忧,但患此儿名盛耳。先生才高爵未绾,赖渠力振家声起。
鹿岩他日筑高门,车马煌煌塞闾里。
马蹄尘里度芳辰,带得阳和到七闽。山翠倚天迎好客,风光满地属吟身。
高情古柳仍青眼,时态夭桃自绛唇。从此不忧江海远,春官袖有十分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