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昔闻释流号自然,栖遁龙潭山之颠。
为怜旱魃赤兹土,积薪自焚上告天。
感得天公沛霖雨,至仁一念周万宇。
人心如此苟不传,天下谁复为伊吕。
我欲築室祠其下,以愧知己忘物者。
勒吾之言石之中,欲雨歌此呼卧龙。
猜你喜欢
满床书籍夜从容,静里关心旧卧龙。
灯烬落红烟缕碧,五更风雨咽疎钟。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霭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乃久尽知其族性,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楚辞》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以是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生,初不殊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之虽不若兰,起视椒榝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除”,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的士人,那么就成为国士;如果一个女人的美色超过其他的美女,那么就称之为国色;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它所有的兰花那么就称之为国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艾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然而兰和蕙的才能和品德不相同,世人很少有能分辨出来的。我放任自己长期流浪四方,于是完全知道兰和蕙的区别。大概兰花好似君子,蕙好像士大夫,大概山林中有十棵蕙,才有一棵兰,《离骚》中说:“我已经培植兰花九畹,又种下蕙百亩。”《招魂》说:“爱花的风俗离开蕙,普遍崇尚兰花”因此知道楚人以蕙为贱以兰为贵很久了。兰和蕙到处都能生长,即使栽种在砂石的地方也枝繁叶茂,如果用水浇灌就香气芬芳,这是它们相同的地方,等到它们开花,一只干上就一朵花而香气扑鼻的是兰花,一只干上有五七朵花但是香气不足的就是蕙。虽然蕙比不上兰花,但是与椒相比却远在椒之上,椒居然被当世之人称为“国香”。于是说当权者必须除掉,这就是那些品德高尚的隐士纷纷远离当局而不返回的原因啊!
本站。
有客晨叩门,劝我浚新泉。适当连雨天,工暇土脉匀。
发石玉已喷,除壤榻自陈。布列象斗极,可以坐七贤。
尹公几中尊,次左湛子焉。邓子居右方,方君左临渊。
甘也接邓膝,南上秩有伦。馀二若有待,不备惟其人。
清如此泉者,来居无厚颜。
风吹峨眉云,东依此山住。
我来不敢登,只恐还飞去。
平倭望海说刘江,闽越新传戚继光。底似中丞文武略,弯弧飞檄到扶桑。
路入西园绕绿苔,我来倚杖一徘徊。霜林有树叶皆落,风榭无人花自开。
奴橘甘酸千百颗,侯梅萧薄两三栽。幽人自是便幽胜,终日孤吟只费才。
三年白沙看江山,可当中原故人面。今来千里逢故人,笑谈却作江山见。
江山故人不相远,平生志愿于君满。唐侯独立一代无,张侯与之来集枯。
老松本自岁寒外,良马不畏长途驱。饥年百室仰粟廪,暑路六月悬冰壶。
念昔关汪不相贷,视世好爵如机械。上书索去不作难,云我未了平生债。
后生少年延颈观,诸公故人思一快。基本未定天夺之,赖有君侯数人在。
龙媒已远风驭回,坐叹四海梁木摧。尔来老谢又继往,但觉眼界常尘埃。
长江无津出光怪,迥野入夜开风雷。此语不诬君可验,请君更讨防身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