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岩梢浓染一溪青,山影归舟落叶轻。
欲学渔郎颺纶手,雨蓑月笛了平生。
猜你喜欢
四海虽云皆弟昆,怅兹薄俗与谁论。
平生泛爱老逾厌,独觉君家久更敦。
百里阑干山作几,数家篱落竹为村。
异时相忆相思处,明月清风同酒樽。
看花同醉曲江春,眼底光阴几度新。金匮宝文曾载笔,白云亲舍奈劳人。
归装渺渺都门道,乡思迢迢楚水滨。谖草堂前谩回首,紫霄高处是枫宸。
翁来灵笔舞龙蛇,翁去瑶坛锁暮霞。
旧事欲谈三百载,五云阁上望仙槎。
疆(jiāng)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shǔ)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中华:指中原地区。
“定界”句:《新唐书·吐蕃传》:“宰相裴光庭听以赤岭为界,表以大碑,刻约其上。”
诗开篇就说,虽然内地与边疆相隔甚远,但唐朝与渤海在文化上属于“一家”。这指出了双方文化上的一致性。既然文化“本一家”,那么,双方就不会因为地域不同而影响精神上的联系。首联是临别时的劝慰,也表达出双方间的厚谊深情,特别是唐人对东北边疆渤海人的情谊。颔联是对王子文化素养的赞誉。王子勤奋学习,如今博学多才,载誉而归,值得庆贺;王子美妙的文章、诗句都留在中国,为人传诵,这又是值得称道与感谢的。颈、尾联两联诗笔折转,想象王子归途情况及归国后对长安内地的思念。越过赤岭界碑,顺着东流江水,王子扬帆直进,向朝霞曙光出现的东方故国驶去。“曙霞”暗含着对“海东盛国”的赞美。王子到达本国后,追忆在长安时的美好生活,定然会回首遥望,可那时已天遥地远,各在一方了。尾联透露出送行者依依不舍之情,于此可见篇首的劝慰,不仅含有王子的眷恋惜别之情,而且更有送行者本身强作笑容的离愁别绪。
此诗语言清浅朴素,感情色彩浓郁,是一首较好的赠别诗。作为我国各族人民之间亲密交往的历史记载,此诗更有其独特价值。尤其是这首反映了一个重要史实:当时渤海国重视学习、吸取中原文化,以至于中原文化渗透融合进渤海文化的各个方面。
小轩潇洒清宵午,风正紧、门深闭。藜床危坐,竹窗频听,春虫扑纸。灯烬垂红,篆烟消碧,衣轻如水。料飞花未止,堆檐已满,时摧折、琅玕尾。
骨冷魂清无寐。这身在、广寒宫里。暗怀千古,浑疑一夜,冰生肠胃。岁事峥嵘,故园睽阻,归期犹未。向寒乡、不念丰年,只忆青天万里。
白鸥吾有一日雅,畴昔见之相与亲。
沧浪忽欲从此逝,嗔我手揖无诗人。
剔起遮天眼,空王旧话圆。
气毬刚似铁,石臼软如锦。
苦海无惊浪,红炉断火烟。
庄周蝴蝶梦,举世若为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