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卷黄庭日未移,跏趺坐处篆香迟。
儿曹问我新官职,顺适堂中老住持。
猜你喜欢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qiǎng)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huán)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参考资料:
1、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56
2、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07-208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少年:指年轻的时候。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强: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欲说还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休:停止。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说之亦复何益?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太行界天二千里,清晨跳入寒窗底。
黄河动地万岳雷,却与太行相趁来。
青崖颠狂白波怒,老夫惊倒立不住。
乃是丘迟出塞皈,赠我大轴出塞诗。
手持汉节娖秋月,弓挂天山鸣积雪。
过故东京到北京,泪滴禾黍枯不生。
誓取胡头为饮器,尽与遗民解{外鬼内佳}髻。
诗中哀怨诉阿谁,河水鸣咽山风悲。
中原万象听驱使,总随诗句皈行李。
君不见晋人王右军,龙跳虎卧笔有神。
何曾我得一句子,自哦自写傅世人。
君不见唐人杜子美,万草千花句何绮。
秪以诗傅字不傅,却羡别人云落纸。
莫道丘迟一轴诗,此诗此字绝世奇。
再三莫遣鬼神知,鬼神知了偷却伊。
已后儿曹疾走夸,分同杜叟客忠嘉。
白衣莫致有名物,青眼谩看无数花。
念我岂无岩壑暇,从君恐及簿书哗。
不唯孤负登临约,亦觉诗筒到眼赊。
临觞望见素颜酡,借问长斋意若何。一绺香烟花数朵,正堪相伴病维摩。
闻说南山孕凤雏,崭然头角嵚{上山下欺}。
月宫仙桂托根异,海岛蟠桃生子迟。
七秩高年堂上父,一生足事膝间儿。
朱颜白发方强壮,要看梧孙长碧枝。
别墅留听黄鸟啼,暂浮单舫当分携。溯沿须缓愁源尽,歌舞频挥思日低。
小坐可移醒酒石,元戎合记浣花溪。笼纱未是山人事,白板纵横信醉题。
一代风流尽,如公能几人。
病来犹笔健,老去更诗新。
握手言无间,伤心迹已陈。
墨君时一玩,感慨泪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