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梅花山下送先生,持节西江衣猾荣。
国步正巇须砥柱,边尘方涨待澄清。
来时野草知春暖,去路山禽语日晴。
不怕风寒今满地,摩挲浯石记勋名。
猜你喜欢
殿影高低云掩映,松阴缭绕步徘徊。从今莫厌簪裾累,不是乘轺不得来。
浪说功名马伏波,少年心事在横戈。兹游得假楼船节,魋结先看解尉佗。
帆半落。人在雨村云郭。依约孤山梅际泊。隔花呼睡鹤。
闲忆水边高阁。风雨画檐铃索。碧树湾头栏一抹。晚烟晴漠漠。
姑苏九月荒城路,一水回环客艇多。万里西风吹落日,五更渔火乱沧波。
江村夜迥传钟鼓,池馆秋深老芰荷。欲问兴亡吴越事,道人为我发长歌。
圜桥词翰妙无穷,快写平生磊落胸。下榻清风延孺子,高楼豪气卧元龙。
关山梦隔云千里,雨露恩流天九重。又佩江南文印去,秋红一路正芙蓉。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朔南方偃(yǎn)革,河右暂扬旌(jīng)。
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山川勤远略,原隰(xí)轸(zhěn)皇情。
为奏薰(xūn)琴唱,仍题宝剑名。
闻风六郡(jùn)伏,计日五戎平。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歌钟旋可望,衽(rèn)席岂难行。
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宗臣:世所宗仰的名臣。庙算:帝王的谋略。这句说,朝廷的策略是要休战。
三台:三公,唐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虽无实权,但为大臣的最高荣衔。
朔南:指朔方南边。偃革:偃,停,止息;革,指士兵穿的甲胄,此借指士兵。偃革,停止战争。河右:即河西。指黄河以西的地区,相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一带。扬旌:指发生战事。
宠锡:恩赐。仙禁:指皇宫。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光华:光彩明丽。汉京:此指长安。
原隰:广平低湿之地,此指朔方各地。轸:盛多。
为奏薰琴唱:《宁夏古诗选注》作“为奏熏琴倡”,此据其他版本改。
闻风六郡伏:六郡,原指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此泛指西北一带。伏,降伏。五戎:即五兵,指弓矢、殳、矛、戈、戟。此借指战争。
山甫:仲山甫,周宣王时为卿士,辅佐宣王中兴。此借指张说。留侯:汉初功臣张良的封爵。此亦借指张说。
“歌钟”句:用典。歌钟,编钟。旋,很快。衽席岂难行:衽席,此指卧席,引申为寝处之所。
四牡:《诗经·小雅》的篇名。常用来表示有功大臣的归来。君:指皇帝。履声:脚步声。
此诗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张说巡边的历史背景,“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说明朝廷是因为边境发生战事派遣燕国公巡边。同时,“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写出了出京时张说的光彩。其实,张说出任朔方节度使,说白了就是贬官,作者把贬官写得如此荣耀,一则因为应制诗不能显出不满之意,二来这样写也是对友人的一种宽慰。后一部分主要赞扬张说的政治才能以及对他建功立业的期望。“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形象地说明了张说的治边才能。“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以仲山甫与张良来比喻张说,仲山甫与张良都是古代杰出的辅弼大臣,这充分表明了作者对张说的钦佩。而结联“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说“吾君”也盼望张说早日凯旋,对张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此诗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张九龄对唐玄宗兴战之心的暗中讽谏。当时唐玄宗送行诗中有“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戈剑靖要荒”等诗句,表明要耀武扬威,战服边疆,与张九龄同时的其他大臣奉和圣制诗,大多顺玄宗意,对朝廷兴战歌功颂德。而张九龄此诗开篇高擎“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指出朝廷开战的目的不是战争本身而是制止战争。针对唐玄宗尚战,张九龄为防微杜渐,希望能以讽谏感悟帝王兴战之心。这在“开元盛世”的背景下,实为难得。
曾祷神龙井,云林杳莽间。
苹蘩朝荐庙,风雨夜离山。
百里田畴熟,一年囹圄间。
因循失报谢,石险路难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