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右丞笔通妙,阮籍思玄虚。独画来东平,倒冠醉乘驴。
力顽不肯进,俛首耳前驱。一人牵且顾,一士旁挟扶。
捉鞍举双足,闭目忘穷途。想像得风度,纤悉古衣裾。
玉骨化为土,丹青终不渝。而今几百岁,乃有胡公疏。
买石遂留刻,渍墨许传模。白黑就髣髴,毫芒辨精粗。
千古畜深意,终朝悬座隅。谁谓盈尺纸,不惭云雾图。
猜你喜欢
右丞笔通妙,阮籍思玄虚。
独画来东平,倒冠醉乘驴。
力顽不肯进,俛首耳前驱。
一人牵且顾,一士旁挟扶。
捉鞍举双足,闭目忘穷途。
想像得风度,纤悉古衣裾。
玉骨化为土,丹青终不渝。
而今几百岁,乃有胡公疏。
买石遂留刻,渍墨许传模。
白黑就仿佛,毫芒辨精麤。
千古畜深意,终朝悬座隅。
谁谓盈尺纸,不惭云雾图。
花半拆,雨初晴。未卷珠帘,梦残,惆怅闻晓莺(yīng)。宿妆眉浅粉山横。约鬟(huán)鸳镜里,绣罗轻。
正是雨后初晴的时候,花儿刚刚绽开了笑脸。珠帘尚未卷起,心中的梦境已残。怕听那清晓的莺歌,好似唱不尽的幽怨。昨夜的妆粉早已零乱,眉色浅浅如小山。且对着镜儿又梳妆,偏是清风总多情,轻轻撩起绣裙的边。
参考资料:
1、徐国良方红芹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20
2、邱美琼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82-83
3、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67-68
遐方怨: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半拆:这里指花朵半开。拆,一作“坼(chè)”,又作“折”。珠帘:用珠玉所饰的帘子。宿妆:隔夜残妆。眉:一作“梅”。粉山横:指眉妆褪色,变得浅淡。古代女子修饰容颜以粉敷面,以黛画眉。黛眉变浅,露出白色的粉底,因称“粉山”。约鬟:即束发为鬟髻,未嫁少女多用此发型。约,缠束。鬟,古人把盘为环形的发髻称为鬟。绣罗:这里指绣花罗裙。
这首词主要描写女主人公梦醒后无名的孤独和惆怅。词中并未点破女主人公为什么惆怅,但字里行间蕴含了其惆怅的原因。
首二句写景:花蕾初绽,半开半闭,水灵鲜嫩;春雨初霁,阳光明媚。寥寥六字,描画出女主人公所处环境的清雅优美,也暗寓女子正值豆蔻年华。花之半开,夜雨昼晴,依稀逗露出春天的气息,这也自然牵动着女主人公的情怀。
“未卷”句写女主人公尚未睡起,珠帘未卷。“梦残”句则开始打破沉寂,女子迷蒙中,被梦中的情景牵绕,忽听晓莺鸣叫,惊醒过来,美梦不再,内心一片空虚与失落。这句仿佛是唐代诗人金昌绪《春怨》诗的缩写。梦中有欢,方有梦残的遗恨。梦与现实的反差,惆怅自在情理之中。
“宿妆”句接写女主人公因惆怅不快而懒得梳妆打扮。梦中惊醒,隔宿的妆淡了,眉黛浅了,眉深如望“远山”,眉浅则如望“粉山”。这为下文写她的临镜梳妆做铺垫。
末二句笔锋突转,描写女主人公临镜梳妆:对着鸾镜,把头发盘成环形,穿上彩绣丝罗衣裙,轻盈地转身,欣赏自己的美貌,推出少女轻盈娇美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她的孤独感。至此,“约鬟”二字,与词首“花半拆”景色相合,可见“花半拆”也是烘托女主人公豆蔻年华的少女妆容。
此词通过女主人公晨起的形象,含蓄地表现出她对意中人的相思及由此而生的惆怅之情。全词首尾贯串,意脉相连,构思极妙。词中有些句子的描写很有耐人寻味的地方。
青松郁郁屯青霭,翠竹森森傍翠微。近日颇谙农圃学,衰年宁负芰荷衣。
风帘乳燕冲人入,雾渚惊鸳挟子飞。且对春光成一醉,莫将身世恨多违。
点铁成金自有神,夺胎无骨示天真。惊虬昂首出月魄,老鹤奋身当桂轮。
意足声圆还自问,变风变雅更何人。应疑太白司花界,长抱琵琶控好春。
夜半秋江不见人,翠荷擎出露华新。江神水仙来共饮,一掬遗我生精神。
争先刘与项,得势楚侵秦。
本是知心友,翻成敌国人。
运筹争劫杀,败局在逡巡。
袖手旁观者,机深亦损神。
三月西城多少花,暖风吹雨过晴霞。海棠昨日开时路,山鸟清阴到处家。
长袖挽春携手去,小舆舁醉一肩斜。闲人好在江湖酒,只办年年赏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