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官冷身闲簿领稀,时从物外赴襟期。凭君小缓青丝鞚,为我聊倾碧玉卮。
野寺石泉秋煮茗,松窗雪屋夜论诗。悬知别后东风近,先寄寒梅第一枝。
猜你喜欢
穷居谙世故,了了不如昏。万事慵挂眼,终年思杜门。
云闲忘出岫,叶落喜归根。熟计惟当醉,宁论社瓮浑。
良常标名山,句曲主仙洞。茅君倚翠麓,白云满高栋。
上有岩栖士,山入与云共。芝草鸟为耘,桃红鹿衔送。
茅君老兄弟,夙昔勤远梦。子独擅为邻,幽深补其空。
风瓢悬雅乐,灵朮分仙供。息我山木阴,怀人玉箫弄。
暂时苦劳事,非必能抱瓮。洗药爱源泉,掇英比朝饔。
归静其抱一,知尚亦殊众。鹤驭来何方,寻君引余鞚。
一枝掩映窗纱,殷勤留得春风在。年时记得,点脂匀粉,而今未改。
烂漫娇红,参差软绿,未禁憔悴。问天涯多少,絮翻丝罥,乱点向、斜阳外。
独立银屏无语。恐飘零、凄凉含泪。淡月飞来,疏帘乍卷,影摇风碎。
又怕夜阑,子规啼处,惹它无寐。把琼钩押下,湘云深护,莫教轻坠。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dèng)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zhēng)嵘(róng)如鬼工。
四角碍(ài)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kuī)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huái)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sù)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宝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
登上去像走出人间,蹬踏梯道盘旋空中。
高峻突出镇定神州,峥嵘胜过鬼斧神工。
四角伸展挡住白日,七层紧紧连着苍穹。
下看飞鸟屈指可数,俯听山风呼啸迅猛。
山连山如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奔流向东。
青槐夹着笔直驰道,楼台宫殿何等玲珑。
秋天秀色从西而来,苍苍茫茫弥漫关中。
长安城北汉代五陵,万古千秋一派青葱。
清净佛理完全领悟。善因素来为人信从。
立誓归隐辞官而去,信奉佛道其乐无穷。
参考资料:
1、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2-33
2、沙灵娜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34-35
3、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华文出版社,2009:14
高适:唐朝边塞诗人,景县(今河北景县)人。薛据,荆南人,《唐诗纪事》作河中宝鼎人。浮图,原是梵文佛陀的音译,这里指佛塔。涌出:形容拔地而起。
出世界:高出于人世的境界。世界,人世的境界。磴:石级。盘:曲折。
突兀:高耸貌。峥嵘:形容山势高峻。鬼工:非人力所能。
四角:塔的四周。碍:阻挡。七层:塔本六级,后渐毁损,武则天时重建,增为七层。
惊风:疾风。
驰道:可驾车的大道。宫馆:宫阙。
关中:指今陕西中部地区。
五陵:指汉代五个帝王的陵墓,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及昭帝平陵。
净理:佛家的清净之理。胜因:佛教因果报应中的极好的善因。夙:素来。
挂冠:辞官归隐。觉道:佛教的达到消除一切欲念和物我相忘的大觉之道。
此诗开头两句:“”自下而上仰望,只见巍然高耸的宝塔拔地而起,仿佛从地下涌出,傲然耸立,直达天宫。用一“涌”字,增强了诗的动势,既勾勒出了宝塔孤高危耸之貌,又给宝塔注入了生机,将塔势表现得极其壮观生动。
接下去四句:“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写登临所见、所感,到了塔身,拾级而上,如同走进广阔无垠的宇宙,蜿蜒的石阶,盘旋而上,直达天穹。此时再看宝塔,突兀耸立,如神工鬼斧,简直不敢相信人力所及。慈恩寺塔,不仅雄伟,而且精妙。
再下去四句:“”写登上塔顶所见,极力夸张塔体之高,摩天蔽日,与天齐眉,低头下望,鸟在眼下,风在脚下。这鸟和风,从地面上看,本是高空之物,而从塔上看,就成了低处之景,反衬宝塔其高无比。
下面八句,以排比句式依次描写东南西北四方景色。“”描绘东面山景,连绵起伏,如滚滚巨浪;“”状摹南面宫苑,青槐葱翠,宫室密布,金碧交辉;“”刻写西面秋色,金风习习,满目萧然,透着肃杀之气;“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写北边陵园,渭水北岸,座立着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它们是前汉高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五位君王的陵墓。当年,他们创基立业,轰轰烈烈,如今却默然地安息在青松之下。诗人对四方之景的描绘,从威壮到伟丽,从苍凉到空茫,景中有情,也寄托着诗人对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忧思。
末了四句,“”诗人想辞官事佛,此时,岑参得知,前方主将高仙芝出征大食,遭遇挫折;当朝皇帝唐玄宗,年老昏聩;朝廷之内,外戚宦官等祸国殃民;各方藩镇如安禄山、史思明等图谋不轨,真可谓“苍然满关中”,一片昏暗。诗人心中惆怅,认为佛家清净之理能使人彻悟,殊妙的善因又是自己向来的信奉,因此想学逢萌,及早挂冠而去,去追求无穷无尽的大觉之道。
这首诗主要写佛塔的孤高以及登塔回望景物,望而生发,忽悟佛理,决意辞官学佛,以求济世,暗寓对国是无可奈何的情怀。全诗状写佛塔的崔嵬和景色的壮丽十分成功。
因君贰邑蓝溪上,遣我维舟红叶时。
共向乡中非半面,俱惊鬓里有新丝。
伫看孤洁成三考,应笑愚疏舍一枝。
貌似故人心尚喜,相逢况是旧相知。
赤龙推车出旸谷,欲将烛光烧却珊瑚屋。黑龙奋怒起天池,欲倒海水浸却扶桑枝。
黔黎代为黑龙诉,帝命赤龙且回驭。已欣膏泽沃焦尘,复畏连阴起寒雾。
地裂不补难望秋,天漏不补亦可忧。我愿二龙行天各一日,水火停齐万宝毕。
禅心僧腊共青山,几见游云去复还。纵是古希休便道,静中已透百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