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吟诗辄莫叹年终,岁岁年年事不同。蓝尾旋倾人半醉,楼头犹听鼓三通。
渐看暖律回春槛,且任狂风揭钓篷。管有明朝好天色,澹云微雨翠烟中。
猜你喜欢
终日思诗句未成,梦回春草绕池生。拂云松竹兼天尽,如画江山照眼明。
幽处园林皆可隐,乱来轩冕亦何荣。即时使有一杯酒,便胜区区万古名。
竹径潜通几许深,远窗寒色半晴阴。朱轮画毂走何事,明月清风惬素心。
宴坐壶中观彗景,时游物外拂尘襟。此君定自能留凤,更绝飞鸦噪暮林。
愁眉紧皱,仙方可救,刘伶(líng)对面亲传授(shòu)。满怀忧,一时愁,锦封未拆香先透,物换不如人世有。朝,也媚(mèi)酒;昏,也媚酒。
如果生活使你愁眉不展,那么有个解救的方子特别灵验,那可是刘伶面对面留下的亲传。纵然是满胸的忧结,或者是一时的愁烦,只要你捧起酒坛,还未把封口拆开,那股醉香就已先沁人心田。一切外物都在不断地消亡改变,还有什么比得上手中实实在在持有的杯盏?所以我朝也贪杯,晚也饮酒,整日愿在醉乡中沉酣。
参考资料:
1、尚儒编注.元曲三百首:中国工人出版社,2015.03:第45页
刘伶: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平生好酒放达,曾作《酒德颂》。又常携一壶酒,让人带着锸(铁锹)跟随,声称:“死便埋我。”锦封:用绸子做成的酒瓮封口。物换:事物亡佚变换。世有:元人方言,已有。
对付愁眉紧皱而有解救的仙方,这种说法本身就颇奇颖,吸引着读者去看看究竟是什么灵丹妙药。可作者仍不直接说出,继续用了一个别致的说法:“刘伶对向亲传授。”刘伶是千年前的古人,不可能同今人“对向”,更不可能“亲传授”,但读者从这位嗜酒如命、借醉抗世的古人身上,已经猜到了同他发生关系的“仙方”会是怎么一回事。有了读者注意力的投入,以下四句一气直下地宣传,以及结尾“朝,也媚酒;昏,也媚酒”的自白,就容易收到认同的效果。“酒能忘忧”,“一醉解千愁”之类的说教毕竟过于迹近老生常谈,元人有了散曲的逞才机会,是很讲究向“妙语连珠”的目标靠拢的。
“世有”即“既有”,《西厢记》中“世有、便休、罢手”,就是明确告诉老夫人莺莺与张生已经有了那种关系。在该曲中,“人世有”者,酒也,意谓既然已经有酒在握,就不必再去管什么物换星移。这个句子内部,意象间跳跃性颇大,曲中句与句间也有这样的感觉,例如从“满怀忧,一时愁”,一下子跳到“锦封未拆香先透”,利用开坛酒香的魅力来显示忧愁的置诸脑后,真有天马脱羁之势。然而唯因这种大开大合,才表现出作者的意绪难平。结尾是又一次跳跃,但从作品的逻辑来看,“朝也媚酒,昏也媚酒”,其潜台词自然是“朝也眉皱,昏也怀忧”,故不得不借助“仙方”了。
西风吹晓凤城开,桂子香中信马来。
十载不行湖上路,知它添了几楼台。
鞍傍带剑鱼皮鞘,马後携童越葛衫。
度水缘山君底急,区区为答古千岩。
浴兰汤,起坐向,芝房桂室。薰蒸百体,顿觉形神和适。
视盘铭、警戒安能及。且落。得清泉,疏瀹尽三冬垢积。
聊抖擞白袷单衣,更换着、飞云旧舄。焚香静憩,相与澄观定息。
量浴沂、此怀能几人窥测。堪惜。灵均作赋,谢客传图,火风假合,妄比金身玉质。
岂解识虚空,来去消息。神奇臭腐,从何生五蕴,翻腾声色。
古有形骸,土木嵇康,让他知得。更羡庄生,直认身为客。
苍云乱卷群山走,秋风声咽蒲牢吼。鞺鞳噌吰五百年,一钟野刹悬双纽。
拭眼细读腰际铭,钗股缪篆半昏黝。上镌大德九年铸,五字差堪辨跟肘。
我闻奇渥铁木儿,继统忽烈御九有。牛角河山风逐鹿,驹隙沧桑云幻狗。
何如寸莛钟荒隅,山鬼夜拜头陀守。佛龛一镫青荧荧,欲去不去摩挲久。
钟旁老衲坐微笑,云此何足夸不朽。开山旧有唐年钟,阳款阴识昧谁甘。
锈深蒲鸽日留斑,声喑苍鲸秋闭口。古怀触我思茫然,寒箨萧萧下林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