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高紫阁侵,隐者信沈沈。道长年兼长,云深草复深。如非禅客见,即是猎人寻。北笑长安道,埃尘古到今。
猜你喜欢
蝴蝶儿,晚春时。阿娇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和泪拭胭(yān)脂(zhi),惹教双翅垂。
阿娇:汉武帝的陈皇后名阿娇。此泛指少女的小名。
无端:无故。胭脂:一作“燕脂”。
早期的词,词牌往往也就是题目。它兼具两个作用:确定音乐上的曲调,一般也限定了词的创作内容。张泌的《胡蝶儿》便有这一特点。开篇两句即紧扣题目,前三字完全重复题目字面,可说是特例。审视题旨,词应该描绘胡蝶的形神姿态,这两句偏不作摹写语,而用叙述的方法,但却把胡蝶翩翩飞动的轻盈形象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关键是“晚春时”三字起到了极好的作用。它虽只点明特定的时节,却可以让我们想象出繁花如锦,草木丰茂,莺歌燕舞的暮春三月的风光。胡蝶正是在这时出现,驾东风,采花粉,扇起它灵巧的双翅,又给春天增添了新的活力和气息。接着,诗人撇下胡蝶,运转笔锋写人。“阿娇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阿娇,汉武帝陈皇后的小名,后用以代称少女。陶宗仪《辍耕录》“关中以女儿为阿娇”可证。这少女被翩翩飞舞的胡蝶所吸引,凭倚着疏窗,手挥彩笔为它真。这对上文摹写胡蝶具有充实深化的作用,更好地表现了纷飞的胡蝶非常惹人喜爱,以至少女捃摭入画。这两句写少女也是十分工致的。晚春是春夏更替的季节,人感受到新季节的来临,带着欣喜的心情送旧迎新,换装是自然的事。“初著淡黄衣”,不仅说出了这些变化,而且刻划了少女美丽动人,充满青春活力的形象。“倚窗”的情态更描写出了少女凭窗握管的风姿。前人说:“阿娇二句妩媚。”(旧题汤显祖《花间集评》)是很有见地的。
换头就少女“学画”运笔“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画出的胡蝶栩栩如生,妙通造化,犹如真的胡蝶一样。“双双对对”既同字重叠,又近义词反复,强调了所画胡蝶的特点。古代诗词中,写蜂蝶成双成对的情景,往往是表现男女相恩相爱的感情。词中的少女这么爱画双蝶,透露了她内心的感情活动。她触景生情,借物寓情,一种热切的怀春感情涌起。眼前数不清的双蝶可说是冶游酣畅,春情骆荡,而少女的心事毕竟虚幻成空,这就引起了她的伤心。“无端和泪湿胭脂,惹教双翅垂。”她泪下滂沱,沾湿了脸上的胭脂,真是伤心透了。这似乎感染了胡蝶,惹得它们双翅下垂,不再翩翩飞动,同情少女的悲伤。作者不直写主人公心情沮丧,致使她笔下的胡蝶失却了写真的生气,而说胡蝶灵犀一点,关怀同情人,极为深刻地表现了人的感情的婉曲、细腻。
这首词,写得切题但又不粘题,既写真胡蝶,也写画的胡蝶,真假不辨,玲线透脱,还关合着作画少女的情感,表现了深致、凄婉的心理活动。词虽属小令,气势却一波三折,极富变化。词的语言浅近通俗,颇具民间词的特色,而表情达意,则很含蓄蕴藉,隽永有味。
浅局虽难继大才,溪堂佳致亦添来。奇花并蒂宜新种,芳树连柯得旧栽。
良执假途形咏叹,邻封为治惜淹徊。想君醉问歌人处,不向风前酹一杯。
心存魏阙岂能忘,揣分非才合退藏。此日燕休难报国,半生艰险忆垂堂。
枕戈每叹身先老,览镜常嗟貌不扬。每今蘧庐聊偃息,会须恢复返吾乡。
乃□惊躍玻璃寒,骨被顽甲流腥涎。
甦槁为穰功莫论,帝日报汝后澧蕃。
或居渭水或淇园,一派逃人荒砚湾。
劂后生子子生孙,头角崭然闯吾藩。
拂云力在数寸间,精液不当真味全。
祝融玄冥效骏奔,茭心基牙靦以惭。
竹叶与汝本同根,以膠投漆无间言。
当家清风酒乾坤,不敢涴以荤与羶。
穹庐元以射雕称,一骑常先万马腾。
意气肯甘胡地老,勋名终属汉坛登。
斫残右臂方挥刃,殪尽追锋未释冰。
归自虏中还破虏,古来名将亦谁曾。
垂帘清昼。倩妆点溪山,春明如绣。这户弦歌,那村花柳。
民物总归仁囿。禾传九穗登场,麦道两岐呈秀。观风使,问循良说甚,汉家卓茂。
庇佑。天锡廉明贤宰父,富贵谦多受。荐剡频闻,福星高照,顷见徵车来召。
平陵谩拟留宽,河内空期借寇。君去也,想遗爱难忘,棠阴重覆。
世上危机富贵身,由来著意鬼神嗔。到头钟鼎谁消得,正要山中拾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