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月出未高,林深鸟犹梦。霜落人未知,寒添觉声重。
猜你喜欢
祗命款园陵,俶装事行役。黄叶宿几程,青山馆三日。
西山积翠气,空外摩青天。飞筇不到处,独鸟冲寒烟。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
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
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白毛。
圆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峡,犹自被白帝城衔挂着。
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依然把半座楼照得通明。
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
圆月如同张满的弓,苍白的魂魄不仅仅照耀汉家营盘。
本站。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此组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直”通“特”,“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第一首诗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第二首诗全诗写景,景中见情。“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描写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是苍茫的,悲凉的。“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刁斗声起,让诗人想起离乡戍边的“汉家营”里的士卒,更想到了普天下在战乱中背景离乡的劳苦大众。忧己更忧民,这正表现了杜甫的伟大之处。
天外想春来,春来天上。乐府垂杨动新唱。扁舟西子,并与云帆无恙。五湖将底用,黄金像。水阁清深,晴楼萧爽。丝竹留教助清赏。松腴仙酎,万斛溪泉供酿。寿杯先领取、山中相。
夹岸垂杨三百里,只应图画最相宜。
自嫌流落西归疾,不见东风二月时。
凄风又惊院竹,是春魂悄转。冱残雾、眉月微阴,背窗如听娇叹。
梦回乍、兰釭淡碧,飞鸿冉冉轻烟散。误笼莺、檀板声空,画图谁唤。
剪烛青楼,桐阴试茗,道寻春未晚。镜花掩,相见还休,那时争似不见。
记犀帷、扶肩问字,枉吟熟、鸳鸯诗卷。玉箫寒,门闭缃桃,去年人面。
离巾寄语,药槛移栽,算栖香愿满。幡影护蔫红,几日露叶霜蕊,瘦倚斜阳,顿成秋苑。
啼鹃夜诉,飘蓬旧事,无端落絮缁尘涴。更关山、笛里江烽乱,罗囊尚秘,伤心绣缬,痕销泪点,凝滴湘管。
莲枝解脱,丈室禅枯,任鬓丝素染趱。但沈恨、珠根玉蒂,堕溷何因,寄燕巢成,妒莺缘短。
韦郎老矣,楚招歌罢,清宵归鹤环佩冷,剩西陵松柏埋幽怨。
今生拌醉拌愁,听绝哀弦,翠衾怕展。
昔年摩竭令,今日孰知恩。
句外潜心体,言前密意论。
松风清宇宙,桂月曜乾坤。
出户虽无往,争如静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