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燕北吴南一万艘,顺风天外翼鸿毛。碧涛渺渺云帆稳,红腐陈陈廪粟高。
此日朝廷多妙选,何人幕府最贤劳。共知饷馈须刘晏,且为明时坐省曹。
猜你喜欢
斜月横,疏星炯(jiǒng)。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líng)泠。双眸未易扃(jiōng)。
霜叶坠,幽虫絮(xù),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一轮弯月挂在西边,稀疏的星星闪烁着明亮的光,可是秋夜却显得格外漫长。漏壶滴水的声音回荡在耳边,使人难以入睡。
下了霜的叶子弯了下来,幽暗角落的虫子在鸣叫,秋天的一切都是显得如此悲凉,薄酒一杯,怎么能解我心中愁?满腔热血地想要为国效力,却始终不能如愿。天下大事,儿女情长,只能深埋在心中。
参考资料:
1、巨传友.清代临桂词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00-101页
炯:明亮。永:漫长。滴泠(líng)泠:指漏壶滴水之声。扃:门上钮环,喻闭门,引申为闭眼。
幽:阴暗的角落。絮:鸣叫薄:少许。
“斜月横,疏星炯”是环境描写,烘托出悲凉的氛围,也为下文作铺垫。有漏壶滴水声、霜叶坠落声和秋虫的鸣叫声。衬托秋夜的漫长和寂静,借以表达作者内心的孤寂难平。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双眸未易扃”则可以看出此时作者的状态是心绪不宁,难以入睡的。“双眸未易扃”与“不道秋宵真永”前后呼应,正是作者彻夜难眠,才感到秋夜漫长。
结构上,承上启下,与上文的外在环境的凄清相应和,为下文抒壮志未酬和忧国忧民之情作铺垫。
“薄酒何曾得醉!”这句话是定语后置句,词人借酒消愁,却不能醉。原因在于他心忧天下。通过“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这些诗句,表达了忧国忧民情,表达了反清复明壮志未酬之情。通过“薄酒何曾得醉”可以看出词人愁之重、深。
全词格式工整对仗,上片写景,下片言志。作者秋宵长夜难眠,以酒求醉、求眠不得,其根本原因在于忧国忧民的情怀,作者借“更漏”以抒情怀。本词中写长夜不能入睡,为更漏声所恼。末三句感怀家国身世,更觉情意深挚,含蕴不尽。
幽居山雾合,日色晓相交。冻马空嘶枥,痴鸦不离巢。
旧醅澄绿沫,新橘破朱苞。我岂扬雄比,无须苦客嘲。
曾宰西畿(jī)县,三年马不肥。
债(zhài)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fēi)。
你曾经就任西畿县县令,三年下来,马不生膘。
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任满还乡时,也仅仅是满载车书而归。
现在冒着边关风雪远游朔方,衣衫单薄,难御寒风。
此去就住在灵州的一个角落,每日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平时也没有什么客人来往。
参考资料:1、2012湖北高考语文试卷AB答案。
宰:主管。西畿县:唐长安西边的一个县。
“债多”句:这句说,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债多平剑与”,《嘉靖宁夏新志》等宁夏地方志作“债多凭剑与”,此从《全唐诗》本。“官满”句:这句说,官满卸任后,只有书籍了。
晓角:古代军中报晓的号角。
此诗前两联刻画作者友人邹明府的形象。首联说,邹明府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更说明人没有贪污腐败,非常清廉。颔联是说,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这句目的是为了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这说明了他的志向。后两联是作者的推测与想象。颈联说,如今他冒着边关风雪雪远游朔方,这一路狂风暴雪,路上都看不到他的踪迹,说明了其前程的艰险。大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说明他衣衫简朴,没有什么锦衣华冠,更显得他大方,简朴,不拘小节。尾联是说,他到了灵州,每天早上能听得到报晓的号角声,家里的人客房根本没有开过,说明基本也没有什么人来往。这也是为了说明他深居简出,向往宁静,清远脱俗。
此诗所刻画的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此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颈联的“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门前水流咽,城下乱山多。非是还家路,宁知枉骑过。
风烟复欲隔,悲笑屡相和。不学陶公醉,无因奈别何。
为尔多情数举觞,七人对此兴偏长。日临佳色通青琐,风引清香散玉堂。
已喜四民皆暇豫,更看百辟尽才良。自惭老去成疏懒,未信餐英力更强。
恨无玉版谒尊师,常笑金盘荐穆之。但劈轻红摇食指,还浮大白沁诗脾。
闲来种树能通术,果欲归山岂待赀。信是南游专为口,滞留江海已多时。
暂辍台中鞅,来寻洞口春。壑幽经窈窕,石怪讶嶙峋。
气润常含雨,明通不受尘。凿空非汉使,到此定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