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吾闻天台山,一万八千丈。赤霞壁立百雉城,阊阖天开势摩荡。
琼台双阙云几重,群山俯伏华顶雄。灵仙玄圣所窟宅,紫气彷佛飞游龙。
沧溟直下但如沼,青烟东望蓬莱小。火珠光动金银宫,日月跳丸几昏晓。
丹厓气散如飞霜,草木冬夏涵天香。羽人霄盖拥旌节,雨衣云带双翱翔。
石桥缥缈那可度,凭雷蹑云天所怒。不知方广今有无,如何绝却人间路。
有客有客多好奇,方舟明日过灵溪。青山之谷事幽讨,手援芝草歌我诗。
猜你喜欢
东南海阔秋无烟,天台山与天相连。
丹霞紫雾互吞吐,重冈复岭青盘旋。
怪石长松磊磊兮落落,神芝灵草绵绵兮芊芊。
金堂玉室异人世,桃花流水春娟娟。
送君此去意何古?幅巾飐飐衣翩翩。
檄书初开五云色,不嫌坐上寒无毡。
我拟寻真拾瑶草,在家作想三十年。
乘风几欲鼓舞去,水流花谢难夤缘。
山空无尘明月冷,时复梦里闻清猿。
君今登登玉霄近,为我问讯丹丘仙。
丹丘仙人如有在,我欲往受《长生篇》,烂煮白石松影片眠。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fán)吾。
北来的粮船未到,近来米贵如珍珠,半月不知饱和醉,这肚子好萧条好清苦。
好在明天是祭灶日,难得这年末岁尾,东家宰鸡,烤肉,备酒,定会饷我祭肉醉一回。
参考资料:
1、陈祥耀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59-460
2、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二版):277
3、韩林元.历代名人谪琼诗选注.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20-21
祀灶:祭灶神,古代五祀之一。
膰:古代祭祀用的烤肉。这里“膰”当动词“馈”,进食于人。
这首诗写诗人和儋州人民的深厚感情。起句写北方船只不到,儋州米价贵了起来,有“米珠薪桂”之慨。儋州当时耕种落后,产米很少,苏轼《和陶劝农六首》小序说:“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所产杭稻,不足于食。”所以“北船不到”,米价高涨是必然的。次句写在上述情况下,诗人半月不得醉饱,这也是实况,参看他在儋州的其他诗作可知。后二句写第二天是东邻祭灶之日,他们和诗人感情极好,会以祭品相饷。膰,本义为祭肉,这里作动词用,指送祭灶品,即送“只鸡斗酒”。“只鸡斗酒”,语出曹操《祭桥玄文》,切合祭品,用典精当。上二句写诗人自己的窘况,也写儋州的环境;后二句写诗人对邻人的信赖,从一件具体小事侧面反映他和儋州人民感情的深厚。这首诗的成功之处是以直截之笔写真率之怀。它直写诗人的渴酒思肉,直写对邻人送酒肉的期待,毫不掩饰,毫不做作,正如纪昀所评的“真得好”。诗写求酒肉,又写得这样真而不鄙。是否不鄙,就要看其“全人”,有待于“知人论世”了。
石室先生笔有神,我来拂拭一酸辛。
败墙惨澹欲无色,老气森严犹逼人。
惯阅冰霜元耐久,耻随儿女更争春。
纷纷可笑空摹拟,尔辈毫端万斛尘。
曲江而下水多石,大庾以南山半茅。
相国犹余心里印,祖师更剩杖头包。
依稀舜乐宜人听,零落韩文任客抄。
气候太偏风土恶,念诗聊解古人嘲。
看君上马负长戈,北去关山路几何。
世变文人轻武甚,时平国士向边多。
西河未可淹吴起,南海终须遣伏波。
明主怜才此推毂,莫因霜鬓叹蹉跎。
信断无青鸟,盟寒有白鸥。
闷和诗作首,愁听□□□。
水滴莲花晓,山空桂子秋。
功名有期会,教□□□□。
潜皖万岭江之西,朝云暮霭长升跻。吾家乃在云中住,出户二里三里迷。
江上看山卓云立,略与吾居平地齐。吾尝策杖更西上,猿捷鸟逝非常蹊。
岳云盛气远蓊合,何所埋庪元封圭。穷丹踰翠乱云堕,其上点点才如鹥。
乃知大山宫小霍,一邱软草平流溪。不谓坐处已崭绝,但觉四面峰头低。
云生石罅走一发,下作霹雳淙鸣畦。缭绕连峰态万出,咫尺晴日交阴霓。
暮㝛僧庵光正白,月横露壑风凄凄。晦明朝暮看尽好,惟有远别无由携。
君家看云昔黄海,新居乃卜长干堤。崇山到此势已尽,吐气犹是龙虎栖。
欲穷馀霞散绮色,请登天阙攀云梯。嗟余送子隔云外,独忆秋山猿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