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想见南窗日上时,硬黄茧纸写乌丝。兔敲玉臼丹应就,蛇避金尊影已离。
司马时多文字渴,伯休谁遣姓名知。流年又及春盘菜,一度停云一赋诗。
猜你喜欢
不见故人今半年,寄我好诗情绪牵。朱弦泠泠有古调,玉树濯濯当春妍。
前身可是韩京兆,此地曾逢贾浪仙。梦绕钟声寺前月,推敲两字至今传。
忆昨放舟相见时,系䌫宅前杨柳丝。别来晴云碧冉冉,看过秋叶红离离。
茶煎雪水同谁吃,书到柴门有梦知。晴日半窗初睡起,水仙花畔和君诗。
南枝开处觅春光,摘得冰葩密瓮藏。
留煮牛汤消暑渴,吟骚才颊有浮香。
高城落日晚烟平,郭隗台空蔓草生。老树寒鸦同黯淡,断碑荒冢吊清明。
惊沙久没昭王垒,古道犹传耶律营。我亦频沽燕市酒,悲歌那复见荆卿。
陆展染鬓发,欲以媚侧室。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复出。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归游!
首联写李主簿隐居的环境。他结茅隐居于淮水边的古渡口,可以卧看淮水奔流。环境虽然清幽,但从古渡口的废弃不用和淮水的逝去不复返,已暗含下联时不我待、人将衰老的感慨,韦诗运笔的精致细腻,于此可见一斑。
颔联为传诵千古的警句,人与树相互映衬。意思是:树已逢秋,人怎能不老?窗里将老之人,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联想岁月流逝,壮志蹉跎,人何以堪?这两句不仅颇为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而且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蕴含极其丰富。
颈联写李主簿在古渡口的茅屋里见到的景象。表面上,这两句似乎是随手拈来,漫不经心;实际上,是赋比结合,寓意深刻。“寒山”切深秋季节,“独过雁”比况李主薄孤独、索寞的生活境遇;“暮雨”既照应上联之人老树耿,又关合下联之日夕逢归,“远来舟”牵引出下联的“逢归客”。真可谓细针密线、情景交融。尾联仍从李主簿这边落笔,不说诗人遇上李主簿,而说李主簿在傍晚时遇上了一位北归的客人,依然不舍旧情,仍然热情接待。诗至此,便戛然而止,至于主客相会后的情景,便全留在诗外,需想象品味。
通观全篇,诗人纯从客位去描绘抒写,诗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如此写来,别有情韵。
去年载酒东郊路,水畔花前醉咏诗。今日垄头空洒饭,伤心思忆去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