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思仙人乃在玉尘金鳌之两峰,以松为巢云作宫。
白云松下来,夭矫如飞龙。仙人骑云与天通,朝游蓬莱暮崆峒。
东分断鳌足,西擘三芙蓉。兴来醉泼金壶汁,元气淋漓鬼神泣。
八窗虚明白日寒,万壑㟏岈翠涛湿。昔年曾画匡庐山,置我采药山之间。
别来仿佛三十载,杏花落尽青春閒。昨日相逢卧云者,因之欲访长松下。
白云悠悠江海空,瑶草金芝共谁把。山中之人招不来,琥珀夜光生紫苔。
天寒茯苓傥可寄,与子跨鹤登瑶台。
猜你喜欢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yán)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此时,天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
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
参考资料:1、(清)郑板桥著;王锡荣注.郑板桥集详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11:第65页.。
清孤:凄清孤独等闲:寻常、一般。
《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描图景);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点氛围)的画面。“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绘图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析情感)。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廉纤细雨连天远。纱窗不隔斜风冷。花柳自生春。无聊空闭门。双双携手处。回首烟汀暮。嬉笑在高楼。知人牢落否。
桃花春水涨,之子忽乘流。岘首辞蛟浦,江中问鹤楼。
赠君青竹杖,送尔白蘋洲。应是神仙子,相期汗漫游。
窄窄柴门下,多应隐士居。时人皆障面,长者竞迂车。
罗雀宁辞客,瓜牛旧有庐。高轩诗李贺,都骑赋相如。
痛饮宜投辖,何心更曳裾。辛勤有此室,鄙矣羡金鱼。
仙客开金箓,元辰会玉京。灵歌宾紫府,雅韵出层城。
磬杂音徐彻,风飘响更清。纡馀空外尽,断续听中生。
舞鹤纷将集,流云住未行。谁知九陌上,尘俗仰遗声。
春山缥翠一豀清,满路游人语笑声。
自愧非才无异绩,止随风俗顺民情。
接得新诗想笑谈,奇才独步斗之南。纵横风月输君手,惟有枯禅不许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