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相士常苦衣,相马常苦肥。古来岂不然,勿谓今更非。
秦士焚舟来,超乘争腾希。自许一战霸,空捩千钧机。
仍将片叶身,远向灞岸归。灞陵夜半雪,南山夺光辉。
勾芒迟迟春,仓庚鸣不违。浮云浩茫茫,安知所从依。
谡谡秋树林,下有双石扉。逸竹閟青火,亦足忘寒饥。
去矣勿叹嗟,各自从风飞。
猜你喜欢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qīn)凤冷,枕鸳(yuān)孤。愁肠待酒舒。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旧日用残的香粉芳馥似当初,人儿的情意淡了反恨不如。一个春天还寄来几行书信,到了秋天书信越见稀疏。
绣凤被儿冷,鸳鸯枕儿孤,郁郁愁肠只待酒来宽舒。梦魂儿纵然有相逢把晤也成虚无,怎忍受连想做个虚幻的梦儿也无路。
2、江培英编著.宋词三百首卷一图文本:线装书局,2003:58
旧香残粉:指旧日残剩的香粉。香粉,女性化妆用品。疏:稀少。
衾凤:绣有凤凰图纹的彩被。枕鸳:绣有鸳鸯图案的枕头。舒:宽解,舒畅。和:连。
此词抒写的是居者思行者的情怀,但它同其他同类主题的作品比较,在技巧上自有特色。作者在词中运用层层开剥的手法,把人物面对的情感矛盾逐步推上尖端,推向绝境,从而展示了人生当中不可解脱的一种深沉的痛苦。
上片起首两句将物与人比照起来写,意谓往昔所用香粉虽给人以残旧之感,但物仍故物,香犹故香,而离去之人的感情,却经不起空间与时间考验,逐渐淡薄,今不如昔了。上片歇拍两句,是上两句的补充和延伸,举出人不如物、今不如昔的事实,那就是行人春天初去时还有几行书信寄来,到了秋天,书信越来越稀少了。上片四句,即物思人,感昔伤今,抒写了女主人公对行者薄情的满腔怨恨。词的下片转而叙述女主人公夜间的愁思,抒写其处境的凄凉、相思的痛苦。
过片两句,写词中人的情感体验,赋予客观的物象——衾与枕以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主观情感,将女主人公的内心感受渲染得淋漓尽致。这里写衾与枕而着眼于凤与鸳,还有其象征意义,是词中人因见衾、枕上绣的凤凰、鸳鸯而想到情侣的分离,以凤凰失侣、鸳鸯成单,来暗示自己的处境已经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了。“愁肠”一句,是其人在愁肠百结之际希冀在酒醉中求得暂时的解脱,这是她可能找到的唯一消愁的办法。但这里只说“待酒舒”,未必真入醉乡,而酒也未必真能舒愁。联系下两句看,其愁肠不仅未舒,更可能徒然加重相思之情和幽怨愁恨。
下片前三句写衾冷枕孤,遣愁无计,应是入夜后、就寝前的感触。结拍两句,写一觉醒来时的空虚和惆怅。既然人已成各,今已非昨,而又往事难忘,后会难期,那就只有在入睡之际,寄希望于梦中与相思之人重温旧情了。尽管梦境幻而非真,虚而非实,梦回后反而会令人惘然若失。但梦里倘能相见,总也聊胜于无。可是,最可悲的是,夜来空有相思,竟难成梦,连这一点片刻的虚幻的慰藉也得不到,就更令人难以为怀了。这结拍两句是翻进一层、层层逼进的写法。上句说已看穿了梦境的虚幻,似乎有梦无梦都无所谓,绝望之情已跃然纸上,而下句一转,把词意又推进一层。从下句再回过来看上句,才知上句是衬垫和加重下一句的,也可以说是未发先敛,欲擒故纵,从而形成跌宕,显示波澜。这种写法,有一波三折、一唱三叹、荡气回肠之妙。
冯煦在《六十一家选例言》中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此词即堪称用语浅淡,味致深浓。作者在词中采用层层深入、步步紧迫的手法,将思忆之情、怨恨之痛抒发到无可回旋的地步,使人产生异样的黯然情绪,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相从饭胡麻,已与尘事绝。致身在烟霞,此心比冰雪。
便当赋归来,共话经年别。
逢风时迥度,逐侣乍争飞。犹忆方塘水,今秋已复归。
九陌最幽寺,吾师院复深。烟霜同覆屋,松竹杂成林。
鸟语境弥寂,客来机自沈。早知能到此,应不戴朝簪。
偶成绰山游,西风吹落日。
大田登禾黍,高林收枣栗。
仰羡松柏姿,俯惭蒲柳质。
石县王果崖,花雨维摩室。
白雪浮茗瓯,缥囊散书帙。
抚事困诛求,拯时乏经术。
纷争若蝼蚁,相持如蚌鹬。
可怜鸱吓鼠,何异裈处虱。
郊居便樵苏,野服忘巾栉。
独乐五亩园,素封千树橘。
被酌坐逃禅,铭墓亲操笔。
梦幻前后身,道悟中边蜜。
剧谈更抵掌,展席成促膝。
煌煌斗回杓,耿耿月离毕。
水声远澎湃,竹影互蒙密。
清坐不知疲,东方启明出。
静听木叶下西风,灯影昏昏照病容。滴碎愁心秋夜雨,敲残客梦寺楼钟。
衡阳雁断三千里,巫峡猿啼十二峰。我久欲归归未得,云山叠叠水重重。
卧闻更鼓湿不鸣,晓窗但有摧檐声。云横不放山入坐,风怒欲倒江冲城。
东家酒熟花烂漫,折简唤客留娉婷。街头泥潦一尺许,意虽欲往无由行。
儒生活计亦不恶,蒲团坚坐到日落。映窗香穗触凝尘,过眼文书开病膜。
明朝新晴有佳处,稳看小槛翻红药。无双亭下一枝春,玉洁霜清未寥廓。
闭门懒出君莫笑,看汝多愁吾独乐。故人无事倘能来,为君试举舒州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