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越岭寒轻物象殊,海城台阁似蓬壶。几回入市鲛绡女,终岁啼花山鹧鸪。雷令剑龙知去未,虎夷云鹤亦来无。就中静事冥宵话,何惜双轮访病夫。
猜你喜欢
公生自淮海,弱不游群儿。良哉白玉质,烱烱无磷缁。
澡身以道德,馀弃为文词。端能处庠序,邈有孔孟姿。
一朝擅高名,卓然动京师。馀辉耀天末,烨烨如斗箕。
校雠芸阁中,精义无参差。同时鹓鹭行,半已翔凤池。
两登谏官室,抗疏犯天威。扬舲去江海,旷岁成流离。
朱轮拥苕霅,五马从合肥。编氓仰遗爱,堕泪存丰碑。
归来遘风树,憔悴不展眉。藉苫一室中,四壁无重帷。
南邻有古刹,而我方栖迟。杖藜时过公,泣血闻嗟咨。
从容劝我坐,一饭常共为。蒸蒸沸古鼎,蔌蔌投园葵。
客来慵应门,客去知为谁。礼丧事云既,始领吴门麾。
瓶盂走梁苑,恨不相追随。秋风亟东下,旌旆俄已睽。
浮川与遵陆,多病亦云疲。七闽富名山,空翠相逶迤。
在昔慕仁智,于今慰遨嬉。棠阴想初坐,吏案纷交驰。
庖刀一为解,往往无孑遗。麦秋荐丹实,梅雨裁纤絺。
黄金燕佳客,柔指鸣哀丝。万事不芥蒂,羡公能自怡。
江汉归来重访寻,貂裘未弊亦尘侵。碧眸憎俗重扃户,白羽扇凉一援琴。
池草易生苕水梦,莼羹难老故乡心。有书若问东阳瘦,记遣神林问惠琳。
孤山落月趁疏钟,画舫参差柳岸风。莺梦初醒人未起,金鸦飞上五云东。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xiāng)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kān)卧君早归。
楚山和秦山之上都有白云,白云到处长久地跟随着您。
长久跟随您,您进入楚山里,白云也跟着你渡过了湘水。
湘水之上,有仙女穿着萝衣,白云可以躺卧您要早回归。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79-280
2、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59-160
3、孙静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67-268
楚山:这里指今湖南地区,湖南古属楚疆。秦山:这里指唐都长安,古属秦地。
湘水:湘江。流经今湖南境内,北入长江。
女萝衣:指的是屈原《九歌·山鬼》中的山中女神。堪:能,可以。
诗命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了。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不需费词,一下子便把人们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
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这首送别诗不再从别的方面申叙离情,只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便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读者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在不言之中。胡应麟说“诗贵清空”,又说“诗主风神”(《诗薮》),这首诗不直写隐者,也不咏物式地实描白云,而只把它当做隐逸的象征。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方弘静说:“《白云歌》无咏物句,自是天仙语,他人稍有拟象,即属凡辞。”是体会到了这一妙处的。
这首歌行运笔极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首句称地,不直言秦、楚,而称“楚山”、“秦山”,不仅与归山相应,气氛谐调,增强隐逸色调;而且古人以为云触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云。择字之妙,一笔双关。当诗笔触及湘水时,随事生情,点染上“女萝衣”一句。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女萝衣”即代指山鬼。山鬼爱慕有善行好姿的人,“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汉代王逸注云:“所思,谓清洁之士若屈原者也。”这里借用这一故实,意谓湘水对洁身修德之人将以盛情相待,进一步渲染了隐逸地的可爱和归者之当归。而隐以屈原喻归者,又自在言外。末句一个“堪”字包含无限感慨。白云堪卧,也就是市朝不可居。有了这个“堪”字,“君早归”三字虽极平实,也含有无限坚定的意味了。表现得含蓄深厚,平淡中有锋芒。
此诗采用了歌体形式来表达倾泻奔放的感情是十分适宜的。句式上又多用顶真修辞手法,即下一句之首重复上一句之尾的词语,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使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昔忝同僚分,深惭国士知。发衰将得白,衣素已成缁。
富贵君馀事,功名彼一时。腊梅如可寄,为折最南枝。
一去京华三十春,乡山万里梦归频。山中尚有平生侣,应见题诗忆远人。
舟系西城河岸侧,人游南郭草亭中。歌声到耳鸟呼雨,春色过桥花逐风。
命酒赋诗良会合,忧君爱国此心同。清时莫作巢由计,早策花间御史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