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上将军浑脱帽,马前大旗狼尾纛。自从蛮洞凯歌回,重为兵人息凋耗。
吾与三代同斯民,礼乐百年蒙乳抱。久知天族最多奇,不似其馀心猛暴。
虎帐秋来日日閒,散步逍遥屏呵导。时听白发老书生,一鼓雅琴清角调。
猜你喜欢
芙蓉落尽天涵(hán)水,日暮沧(cāng)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lán)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荷花落尽天连着水,暮色苍茫烟波随风起。分飞的双燕紧贴着寒云,我独上小楼东边倚栏观看。
短暂浮生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盖满京城道。远方友人也定会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
参考资料:
1、张傲飞.唐诗宋词名家鉴赏大全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第245页
芙蓉:指荷花。涵:包含,包容。沧:暗绿色(指水)。背飞双燕:双燕相背而飞。此处有劳燕分飞、朋友离别的意思。阑:栏杆。
合:应该。尊:同“樽”,酒杯。故人二句:用陆觊赠梅与范晔事。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两句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芙蓉”三句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由下及上,先由细处着笔。“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是登高眺望所见之景,暮色将至,水面上腾起浓浓的雾气,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苍茫一片。“沧波起”点出寒意,冬季傍晚时分,波涛涌动,带来阵阵寒气。这两旬重在写天地之广,暗含人世沧桑的慨叹。
“背飞双燕贴云寒”,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云:“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后即用来称朋友离别。“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是补叙之笔,交代前面所写,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把宏阔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对准楼中倚栏怅望之人。“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两句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故人,老朋友,指公度。早晚,多义词,这里为随时、每日之意。这两句从对方着笔,心有同感,友情的思念彼此相似,我之思彼,亦如彼海内存知己之思我,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这是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的故事。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这是用典,却又切合作者当年与友人置酒相别的一段情事。折梅相赠这一典故,在这里具有普遍与特殊的双层含义,用典如此,可谓表里俱化了。
全词构思精巧,首尾呼应,善于借景传情。
了了晴山见,纷纷宿雾空。
樵归妇腰斧,渔罢叟收筒。
但取登临适,何须吟啸工。
平生钓台路,明日与君同。
奉使仍将母,来游荆楚天。江光藉日色,争绕孝廉船。
翠竹笋新茁,银丝鲙可怜。帆边梅柳树,历历汉阳川。
山半忽成市,人烟岛屿通。涨痕秋气白,草色夕阳红。
几树悬渔网,谁家放鸭笼。征桡还暂住,随意问民风。
真成太始意中逢,元会如环入寸胸。便使秋风藏副稿,时山独赖古云封。
枯莲摇碧漪,冷露瑟金井。秋寒鹊高飞,风紧鹤知警。
水自玉泉来,到地声始静。清波摇帘隙,万籁澄秋景。
宣室未可议,闭门杜造请。天阶凉如水,夷旷绝人境。
开窗延晓色,残柳梳月影。
旧相恩追后,春池赏不稀。阙庭分未到,舟楫有光辉。
豉化莼丝熟,刀鸣鲙缕飞。使君双皂盖,滩浅正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