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漠漠兮谷逶迤,中有二士形容饥,问之不答告者谁?
在昔父死人致国,弟让兄辞俱去之。一朝隐居北海北,去乱就治归人师。
遇世偶有战伐事,叩马垂血陈愧辞。君王知名义臣直,直不退听将奚为?
见兵不果事乃定,耻食其粟隐于斯。终然饥死兹山下,到今称诵犹当时。
白旄黄钺不可追,功业甚盛德甚衰。救民水火事诚危,三纲一失谁扶持?
是以圣人表其怨,谓彼仁者良由兹。首阳之坟高几尺,自古富贵埋没野草空累累。
我欲酹北斗,荐以黄金卮。展图涕涟洏,此意画者宜不知。
猜你喜欢
首阳山枕黄河水,上有两人曾饿死。不同天下人为非,
兄弟相看自为是。遂令万古识君心,为臣贵义不贵身。
精灵长在白云里,应笑随时饱死人。
澄清阁下藕如船。扁舟曾采莲。向来辛苦叠青钱。而今知几年。人去也,客凄然。酒泉添泪泉。一杯今夜且留连。断肠芳草边。
锦城俎豆重明禋,卜地浣花祠庙新。已识忠名颁紫诰,剧怜义骨乱青燐。
桐乡泣泪民留像,华表风烟鹤有神。最是汗青传万古,端从特笔纪微臣。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
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田田:水草叶漂浮貌。乐府古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得地:唐人口语,谓得其所。
这首诗是白居易时为周至尉趋府作。
诗人在府门前看到一节莲花,莲花花枝惨败,前八句景物描写,描写了莲花的惨白景象,第九句和第十句,引出议论和感叹,同时也起到转折的作用——“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第十一句和十二局借物抒情,“”生存的地点不是好地方,表达白居易对现状和当下环境的不满。
第十三句和十四句则其到衬托的作用,也是借物抒情的笔法,用莲花曾经在溪中的美好时光表达自己对过去生活的缅怀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感觉自己与莲花命运相同。
凝霜压寒芦,白月铺净练。
谁起落梅声,愁人泪如霰。
高楼岌嶪势凌空,乘兴披襟欲御风。地控河山开莽苍,云连晋豫入洪濛。
野花寂寂春芜绿,废苑愔愔落照红。曾是广成传旧迹,何年蹑履上崆峒。
品轧酴醾架,名疑雾淞花。□将□假借,可但鄙金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