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自春已及夏,岁籥寝中更。平旦西郊道,始闻啼鸟声。
川晴树气嘉,夕露枝条盈。西峰近在眼,白云夹路生。
一从违夙昔,好怀郁难并。未知高世意,忽复何以营。
屠狗与渔钓,俱足成大名。卓哉箕颍客,使我抱深诚。
猜你喜欢
閒官閒不尽,晓出古城阴。
斗柄已插地,秋声将满林。
故园三亩宅,落月几家砧。
为报柴桑令,予今亦委心。
披褐入西园,烦襟散清晓。
微风动高树,零露下芳沼。
始行幽谷中,忽出青林杪。
流水漂余花,修筠度啼鸟。
身缘翠石回,思逐白云杳。
负杖孤赏怀,春阑绿阴悄。
谯楼罢传角,将启东方明。我欲披野衣,西出湓江城。
整屐休迟回,径作匡庐行。是时凉云阁,茅屋鸡互鸣。
萧萧篱落破,已递机杼声。沿回且多趣,仰睇山峥嵘。
湛露著草木,秋色何光荣。云树漏初曦,小立伤前程。
岩翁乐高褰,因知跋涉情。盘兹翠阁深,自照泉影清。
听猿步荒寂,乳窦百怪呈。屏障互隐见,松竹相回萦。
兼怀知己多,此际莫合并。萝阴匝道周,野卉难辨名。
聊从兰若留,危阑压飞甍。丘垄入怅望,牛羊践榛荆。
人生如浮沤,失壮良可惊。及时不济胜,老去怀不平。
瞭然看山眼,山意争邀迎。穷崖由此探,大笑长江横。
塘水随人缓步行,哀湍激石故轻清。太行秾秀霜洗净,全赵规模天凿成。
偶为登临发悲咏,忽从毛发散秋声。殷勤莫尽樽中酒,留到青山佳处倾。
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sāng)。
天子好年少,无人荐(jiàn)冯唐。
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
天子喜欢打仗,百姓不事农桑。
天子喜欢少年,无人举荐冯唐。
天子喜欢美女,夫妇不能成双。
本站。
天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不种桑:不从事农业生产。
年少:犹少年。冯唐:西汉代郡(今张家口蔚县)人,汉文帝时为中郎署长已近耄耋之年。此处借指年老而有德才的人。
夫妇不成双:意指良家美女多被选入皇宫,使得民间妻离子散。
以“官仓老鼠大如斗”著称的曹邺,如果生于现代,很可能是个优秀的杂文家。他的诗从民间歌谣吸取营养,美刺比兴。此诗从表面看,似是汉乐府《城中谣》(“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袖,四方全疋帛”)仿作,但两者只有形式的似点。
《城中谣》是顺向推导,把同类现象从外部加倍放大,产生正比的讽谕效果;《捕渔谣》则为逆向反讽,突出相反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城中谣》批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竞尚效仿的奢靡风气,矛头向下;《捕渔谣》则锋芒指向最高统治者“天子”,揭露社会祸乱所由因。《城中谣》富于喜剧色彩;《捕渔谣》则充满悲剧意味。在封建社会,作为“大中进士,官祠部中,洋州刺史”的曹邺,竟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可说是石破天惊了。
《捕渔谣》共三章六句,分述三个并不相关的内容,用两种方式组合:一是不同内容的排比,拓宽外延;二是同一内容的对比,深化内涵,并集中在一个焦点(主题)曝光。丰茸其辞而凝炼其意,正是民间歌谣的普遍特色。远者汉桓灵时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黾。”近者如民歌:“种田郎,吃米糠;纺织娘,没衣裳;卖盐的老婆喝淡汤,编凉席的睡光床。”其语虽浅显,事虽明了,作者仅仅作客观叙写,不加褒贬,而事实提供的强烈对比,却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与鲜明的憎爱态度。
进一步考察,《捕渔谣》所列举三端,非同泛泛。首句写农桑为立国之本,废于征战;人才为兴邦之道,囿于偏见;夫妇为人伦之先,乱由上作。天子所好虽不过尔尔,其影响却至巨至大。诚如司马迁言:“其称文小,而所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即以冯唐而论,冯唐向以不遇于时作为典故人物流传,在汉时尚数次有人举荐,如今竟至于荐引无人,可悲可叹。曹邺对晚唐社会的病态症结作了深刻揭露,既具有针对的时事性,又有深厚的历史感。
至于题作《捕渔谣》,而诗却无相关内容,或以为怪异。盖民歌民谣向有特殊调名,如近世“杨柳青”“马灯调”“莲花落”“无锡景”可以推知;起先可能抒写直接内容,后来渐渐失去联系。水路山歌,渔夫樵子,“牧笛无心信口吹”,只取其自由洒脱。文人词原亦由民间词发展而来。其词调最初大抵有来历,尔后创作渐多,遂与内容分离;犹如时新名酒仍以百年老窖陈酿作商标,示其古朴醇正而已。顺便再说一说章法,前两章如正形方阵,纵横悉成对衬;第三章奇数陡起,便觉欹兀,戛然而止,锐其锋芒。
谁将炎热换清凉,可使澄泓作沸扬。
从赐骊山妃子沐,人间处处得温汤。
喜看春日入新年,老大逢时倍自怜。綵笔颂椒称胜事,彫盘行菜庆初筵。
寒堂积雪消难尽,疏柳轻烟散未全。独有审言诗早就,漫将愁思寄春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