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可人送我双鶤鸡,五色毛羽生方齐。下堂呼儿解其缚,意欲飞上茅檐栖。
山家得鸡如得凤,宁与野雉论高低。吾将洗鼎试灵药,白昼听尔云间啼。
猜你喜欢
短发晨梳雪几茎,老来那复爱虚名。只凭药饵扶衰朽,更藉诗篇写性情。
天地此心唯报主,江淮多事尚闻兵。香粳分得谁相送,舒雁笼来未忍烹。
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泪溅,丹衷碎。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对。
道远谁云会,罪大天能盖。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jì),旧学终能难改。吾已矣,乘桴(fú)且恁(rèn)浮于海。
人未老而身已退居在天外孤岛上。腰间佩戴金色的玉饰泠泠作响;金黄色的腰带色彩浓艳。夕阳正斜照着万里之外的汴京城。
路途遥远,谁说还能见到汴京城。我的罪孽深重,但皇帝能给予宽恕。君王之命很重,不可违背;我的节操依然保持着。大概能期望君王赐予赦免的新恩,但我的旧识积习终究难以改变。算了吧,我还是乘舟漂浮在海上,暂且如此度过余生。
参考资料:
1、王水照,王宜瑗.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8月:167-168
天外:苏轼时在琼州(今海南岛),故言岛边天外。丹衷:犹言“丹心”。苍玉佩、黄金带:指朝廷命官所佩的饰物。此喻声情之惨怛。长安,今陕西西安,汉唐时京都。此当指北宋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天:喻皇帝。君命:指君王的命令。臣节,人臣的节操。觊:希图、冀望。已矣:算了、罢了。桴:小筏子。恁:这样。
秦观《千秋岁》词抒发离愁别绪,情意缠绵。苏轼的和词比秦词心境较为开阔。一是他能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丹衷”、“臣节”,发泄“未老身先退”、“罪大天能盖”的强烈幽怨不满情绪。二是他能将幽怨不满置之度外,我行我素,不理会人家的评说,表现出一贯的超脱达观态度。即使在政治上连遭打击之时,他的进取精神仍未完全磨灭。
上阕“未老身先退”句首先表明了对贬谪的不满。白居易《不致仕》云:“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时苏轼年六十三遭贬到海南岛,故言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是朝廷决定,非自己情愿,怎不叫人伤心落泪。“珠泪尽,丹衷碎”写出苏轼遭贬的愤懑。苏词用很工的对偶句,有声有色地描写当年在朝廷任职时的形象。苏轼虽被贬,但服饰仍旧,故有“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之说。“斜阳”句是说自己虽已暮年,远在万里天涯,但还怀念着京都。苏轼一片忠心未改。“莫嫌雷琼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两句可作参考。词上阕抒写怀君思朝之真情:泪洒心碎,一步一回首。
下阕苏轼表示难迎合朝廷,迫不得已,只好学孔子“乘桴浮于海”。下阕反映出苏轼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他是有罪之臣,难忘“君命”、“新恩”,另方面“君命”有悖“旧学”,对自己的前途已不抱希望。“乘槎且恁于海”,语出《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子的意思是如果我政治主张行不通,我就乘着木排过海到海外去,跟随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词人暗中写自己,也写秦观。仲由是孔子的学生,秦观也曾拜苏轼为师。他鼓励秦观振作起来。词人站得高,想得远,能摆脱个人得失,终不忘江山社稷。他的和韵词不仅格调较高,而且符合自己的长者身份。
全词波澜起伏,情感激荡,令人感受苏轼胸中炽热的情感还未泯灭。表达了他不忘自己的使命,虽历经磨难仍不改报效国家的政治抱负。
濒湖观户旧倒颠,新起小楼明且鲜。道人不惯养白鹤,食豕却来堂下眠。
偶闻使者薄暮至,考鼓挝钟吟昊天。春茶煮就且莫试,慷慨凭高询往年。
南华眇夸灵椿树,八千为秋八千春。
要是循名须责实,人生三万六千日。
世间修短皆自然,造化到底难为言。
一十二万九千岁,更加五百乾之兑。
安乐老仙穷象数,三哥笑言讥浅露。
只如三百六十五,天运从来周一度。
太羹玄酒浑浑饿,何人於中罗八珍。
八珍向里有真味,未可以天而废人。
神数自一而至十,万物生成由此出。
坤兑无首乾无终,阴阳为用常弄虚。
颜子闻一以知十,清明禀不苟麻畀。
六德六行惟俱全,只向纲常穷所止。
人能陋巷乐箪瓢,践行好是奇男子。
看尽古今为圣贤,度事有经还有权。
纷纭杂扰语不尽,匠斤扁斩惟心传。
道至无言而止矣,此外如何别有旨。
万灵昭灼会分雨,须使爱之若桐梓。
朅来城市辞山林,萧萧两鬓雪山侵。
感甚秋高华晚节,搜枯聊作寒蛩吟。
贼起南州不出兵,守攻一切付诸僧。便将焚诵为无益,争奈战征非所能。
佛法自兹看扫地,吾徒谁复辨坚冰。白头归就儒冠老,饮水茅檐乐曲肱。
风静林塘好,波光一鉴开。金鱼穿绿藻,翠竹映苍苔。
幽草锄还长,驯禽去复来。时清公事简,冠盖日徘徊。
君家只在海西隈,日日寒潮去复回。莫遣扁舟成久别,炉峰秋月望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