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春风淡淡兮湖水波。柳乘桥兮青烟满莎。扣予舷兮发长歌。靡曰蘋兮乱鴐鹅。
前有蛟兮后有鼍。予往予还兮吁予奈何。
猜你喜欢
杨柳桥头杨柳青,西边即是越王城。城中大官听艳曲,半是美人肠断声。
彼湖有波兮此栯有柳。我维我舟兮聊以搔我首。
放歌逍遥兮哀莫予偶。有箨住罾兮有沙在罶。逝者滔滔兮羌不可以久。
绿蘋兮菲菲。落花兮点衣。江无津兮海无涯。呜呼寂寥兮吾谁与归。
正是神京烂熳时,
群仙初折得,郄诜枝。
乌犀白□【1】最相宜,
精神出,御陌袖鞭垂。
柳色展愁眉,
管弦分响亮,探花期。
光阴占断曲江池,
新榜上,名姓彻丹墀。
冻云交四隅,飞雪满江湖。急势团风转,閒容到水无。
并游渔喜唱,失侣雁惊呼。客棹沿湾泊,村醪觅径酤。
去程方数蜀,归思正遥吴。得句同诸弟,余怀幸不孤。
畴昔学轻举,衰龄恨未逢。慇勤寻福地,邂逅听山钟。
陵阜规模古,烟霞气象浓。滆湖开左派,勾曲耸西峰。
宫殿瞻黄皓,风期想赤松。区中诚久厌,物外或能容。
落日窥三岛,阴云隔九重。蛟渊无往害,兔井识遗踪。
遐企旌阳隐,旁邻函里封。翘心冥有感,稽首敢忘恭。
幽士期相访,扁舟志未从。拳拳望仙境,尼父叹犹龙。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pàn),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从古到今人间都是“腐臭场”,只有酒是香的。自从隐居在云烟畔,每天都过的闲适潇洒。
重阳时节,呼朋唤友共享美丽秋色,只这菊花竟还未开放。看来要想菊花开的热烈绚烂,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
云烟畔:词人闲居的铅山乡间别墅。
黄花:菊花。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常在这天登高赏菊。
辛弃疾的词,大多借景抒情、咏物言志,他的这首《鹧鸪天》也不例外。自从南归之后,他本希望能得到南宋政权的重用,报效国家,恢复中原,展露才干,但没想到他的这些志向不仅未能实现,反而遭奸臣谗害,落得被迫过上闲居生活。他虽寄情山水,但仍时常流露出一股愤愤不平之气。此词虽题为《寻菊花无有,戏作》,但整个上片都未直接接触题目,只是愤世嫉俗之情的抒发;就是下片,对题目说来,也只是点到而已。
此词上片开头两句:“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仿佛凭空而来,却又发自心灵深处,是饱经风霜,到过了庙堂官场、都会边疆,目睹了官场丑恶之后的十分痛苦的总结和极端厌恶的心态。在辛弃疾的仕途生涯中,他看惯了当时投降派掌权,正人君子遭受打击,狗苟蝇营的小人气焰嚣张,故斥官场为“臭腐场”,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掩鼻”二字,本于《孟子。离娄下》的“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充分展示了词人自己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的厌恶。正因为面对的是“臭腐场”,所以“惟有酒偏香”。“酒”之“偏香”,不在于它的味,而在于它能“解忧”。“惟有酒偏香”,言外之意是说除酒以外,一切都是“臭腐”的。“人间”与“古今”连用,即空间与时间结合,横与纵交织,意谓不仅眼前的“人间”是“臭腐场”,“惟有酒偏香”,而且从古到今,莫不如此。接着“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两句,情调一转,由对“人间”深深的厌恶,变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由衷的喜悦,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云烟畔”,指词人闲居的铅山乡间别墅。这里依山临水,云烟缥缈,如世外桃源。“歌舞忙”,写词人闲适潇洒的生活和志得意满的情愫。他在闲居铅山时所作的词,多有类似语句。
上片叙写人间是“臭腐场”,词人欲远务之,从而为下片“寻菊花”作了铺垫。下片“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转入正题。前两句点“寻菊花”,后一句明“不见”。“老伴”,据另一阕《鹧鸪天》(翰墨诸公久擅场)的题目可知,当为“吴子似诸友”。“共秋光”,共享秋光。古人多用“秋光”来表现菊花。如杜甫《课伐木》诗说:“秋光近青岑,季月当泛菊。”张孝祥《鹧鸪天》词说:“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解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因而“共秋光”,即隐含了“寻菊花”之意。“黄花”,即菊花。“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常在这天登高赏菊。结尾两句:“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是说菊花的开放,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这只是字面意思,实际是赞美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赞美菊花的这一品格,也是表明作者的品格。
通观全篇,这首词虽写法不合常规,但作者本意不在按题作文,而在借题发挥,表现他愤世的情怀和如菊的品格。
车徒凤掖东,去去洛阳宫。暂以青蒲隔,还看紫禁同。
经过乘雨露,潇洒出鸳鸿。官署名台下,云山旧苑中。
暮天双阙静,秋月九重空。且喜成周地,诗人播国风。